中国古代采取重农抑商的策略,老百姓也大多是安土重迁,人口流动一直是被当局禁止的,为了方便对老百姓的管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户籍制度,把老百姓彻底的禁锢在每一个地区,每一寸土地上。
然而,人类又是是个社交的群体,交流是必不可免的,为了解决人们出行问题,尤其是商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大了人出远门的需求。
那么,古代出门普通人出门是怎么解决吃住问题的呢?当然是住店了。
在讲述商鞅变法的资料中,就有商鞅畏罪出逃,想要住客栈的记载。
根据《周礼》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驿亭传舍,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因为外交需求,也有很多招待使者的地方,到了秦汉时期,各种旅馆迅速发展,魏晋时期民营旅馆更加发达,其中曹操为了促进民间旅馆的发展颁布了“客馆令”。
在隋唐时期,基本已经成了完整的邮驿制度。
本文主要以宋代客栈为背景介绍一下,古代的客栈制度。
为什么纵横要以宋代为背景呢》因为纵横对古代研究最深的朝代就是宋朝,别的咱也不是太了解啊,另一方面宋代经济高速发展,商业繁荣,商品流通利润巨大,行商的规模逐渐扩大,客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宋一代,交通发达之处都有客栈的存在,宋代客栈业的兴盛远超之前历代发展水平。
宋代客栈高度发达,以经营者身份有官办客栈和民办客栈,而种类更加专业化,有专门供官府用的额,也有供达官显贵居住了,最不可思议的,还有一些专门接待科举人士的状元店。
从数量上来说,宋代的客栈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前代,以宋朝为社会背景的文学作品《水浒传》中,类似的客栈有很多,甚至有一些村落里的大户也兼有客栈的功能,只要在人家里吃喝用度都是要给钱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栈的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最恐怖的就是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在孟州十字坡开的店,按照张青的说法:实是只等客商过住,有那些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 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
看着纵横是真的恶心啊!
宋代《夷坚志》中记载的“离城三十里间,开旅邸,每崐遇客携囊橐独宿,多杀之,投尸砖白沙河下,前后不知若干人。”
正因为如此,宋代也在加强对客栈的管理,打击黑店,并且保护旅客的安全。
宋代时期会对客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一些官办的大型客栈还会派壮丁负责巡逻警界。为了保证旅人的行徒安全,宋朝时期还有完善的“符验”制度,即过往人员在住宿时必须有相应的旅行凭证。
所以,在古代出门在外和现在差不多,也是要有证明身份的东西的,古代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一个是敕牒,一个是告身,敕牒就是朝廷发的委任状,上面有吏部的印章,唐僧走的哪个国家都要拿出自己的通关文牒,想必跟这个东西差不多,就是证明你的身份;一个是告身,这个告身则是用于证明上任者本人的真实身份,为了防伪,也是由专门的部门印制,在告身上面注明了上任者的籍贯,年龄等,有特殊的生理特征的也会写入。
有了这两样东西,基本就很难被顶替了,除了这些之外,大部分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都会有“鱼符”“腰牌”的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鲁智深在渭州打死镇关西后,一连走了半个月,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不是因为没有客栈,而是他不敢去住。
没有身份的人只能住黑店,危险性也是大大的,鲁智深就差点被孙二娘给害了。
在宋光宗时期官府就曾有张贴:“访闻湖广等处州县杀人祭鬼及略卖人口并贫乏下户往往生子不举……见行条法镂板于乡村道店关津渡口晓谕”。
同时还要求“店舍内有官员、秀才、商旅宿泊,严切指挥,邻保夜间巡喝,不管稍有跌虞客旅安泊多日,颇涉疑虑及非理使钱不着次第,或行止不明之人,仰密来告官或就近报知捕盗官员。”
在《水浒》中,晁盖和吴用等人来了一个瞒天过海把杨志等人用蒙汗药麻翻,结果却因为之前在县城北门外的安乐村客栈下榻的时候登记的时候暴露了身份,最后以此为线索,被何涛给破案了。
但凡开客店的须要置立文薄, 一面上用勘合印信;每夜有客商来歇息,须要问他“那里来?何处去?姓甚名谁?做甚买卖?”
举报/反馈
古代普通人出远门的时候一般会带足干粮的,而住一般也是找个土地庙将就一下!
古代人出远门都会带足盘缠和干粮,尽量在白天赶路,入城内或者有人住的地方寻找客栈等住处,没办法在天黑前进城,就只能在野外露宿一晚。
餐馆,驿站,旅馆并不是我们现代才有的,古代早就有了,有钱人吃饭找饭馆驿站啊,穷人路上就带着干粮和水,晚上找个破庙或者山洞蹲一晚。
古代普通人出远门解决吃住问题的方式其实和现在人们所采取的方式大同小异,也是在沿途的小客栈解决吃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