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 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们能大量消灭害虫。但它们的稳定性好,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动植物及人体中不断积累,为此被淘汰。 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替代最初的农药。 然而它们含有磷元素,容易造成水生物富营养化。近年来,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具有专一性的农药,即激素类农药。
化学结构: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特异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来源分类:可分为矿物农药、植物性农药、有机农药、微生物农药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杀死害虫通常有触杀、胃毒、熏蒸和内吸四种作用方式。剂型分类,可分为老剂型乳油、悬浮剂、水乳剂既浓乳剂和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性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等。
农药一般用在消灭害虫和除草方面。
农药最大的意义在于对植物生产、粮食安全的保护,农业生物病虫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研究表明,未来40年中国人口将持续增加、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缺失,在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的情况下,维持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在于加快农业科技持续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其重点在于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粮食加工领域的重大突破。当前,世界农业均已使用农药,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每年仍有35%的作物损失,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若离开农药,损失将高达70%,甚至可以推断世界人口(2012年达到70亿)将减少一半以上。
农药作为防治病虫草害、保护作物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化学防治作为防治农业病虫害的主要手段,80%-90%的农业病虫害依赖化学农药,尽管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生物防治、农业防治、遗传不育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显示了光明前景,但是很多方法不完全稳定可靠,往往只能作为综合防治的一部分,甚至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化学防治仍然是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在安全间隔期严格执行。在可预见的未来,化学农药防治都不可能被取代。
保持植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