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析】 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太平天国,西方列强以及清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交叉.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列强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企图"干涉"到宣布"中立"再到联合"剿杀";对清政府:由战争到"和好",都是为了维护它的根本利益.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政权是对立的,一直采取的是镇压,剿杀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它的统治.最终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参考答案】 (1)由企图"干涉"到宣布"中立".革命势力迅猛发展,"干涉"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列强对太平天国抱有幻想.
(2)实质是待机扩大侵略.
(3)扶植清政府.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已在清政府手中取得大量侵华权益.辛酉政变后上台的慈禧太后,奕讠斤等人对列强奉行"和好"政策.
(4)反映出清政府认识到同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才能维持统治.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变化及原因:始而企图武力干涉中国革命,是为了借此与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取得新的侵华权益;转而采取“中立”政策,主要是慑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并幻想通过与太平天国“协商:获取更多的侵华权益;最终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是由于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取得的侵华权益要借助清政府才能兑现,辛酉政变后洋务派上台,决定“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
实质:一切以维护英国侵华利益为转移;仇视和反对中国人民革命。
我只帮你找到了前两问的答案,是在教育网上找到的
括号内的是对每一句答案的解释1 从利用敌对到保持中立。原因是太平军已经基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争取了对清政府作战的主动权。英国人如果贸然介入,就可能会延长战争,使局势更加混乱,(清政府在打击下已经快不行了,如果它得到了英国的帮忙就会厉害一点,太平军虽然很能打,不过也应此不能很快拿下清政府,所以说英国人介入会延长战争。)从而影响到英国在华的既得商业利益。(1953年时,被迫对外开放的商埠都在长江以南,换句话说,也就是清朝与英国人进行商业贸易的地方基本上在太平军的势力范围内。试想一下,英国人帮清政府,这几个商埠能有好果子吃吗。)2 中立的实质是英国政府幻想扶植太平军取代清政府作为新的在华代理人,动机是想通过给予太平军援助来从新兴太平天国政权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但是事实上他们如意算盆打错了。)3 英国扶植清政府。(因为太平军拒绝了英国。)原因有(1 英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 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刚结束两年,清政府开始意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洋务派为了镇压太平军,开展了洋务运动,想借助洋鬼子的力量摆平太平军。3 太平天国侵犯了英国的在华利益。4 太平天国有盛转衰,战争很快就会结束,英国就可以向清政府伸手大要报酬。)4 从抗拒到学习,从对立到屈服。反映了封建主义终究还是战胜不了资本主义,也反映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反映了近代世界的发展潮流以及中外联合绞杀太平军的趋势。以上是本人小结,本人是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很久没做过这种形式的题了,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还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