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笔者没有回家,闲来无事便找了一份为辅导班招生的工作,但是所见所闻却让我有些触动。于是,一冲动便辞了工作偷偷的展开了调查。
据笔者观察,目前市场上的补习班不下于三十家,珠心算、奥数、英语班,美术、舞蹈、音乐特长班,物理、数学提高班……各种各样,名目繁多;校门口、闹市区、居民区,宣传广告随处可见。补习的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是什么层次?他们都是自愿的吗?他们多数处于哪个年龄段?他们又都来自于哪里?暑假补习班利大还是弊大?带着这几个问题,笔者展开三天的“明察暗访”。
高中低档 参差不齐
据调查发现,参加补习班的学生有的确实成绩不理想,需要额外的努力。而很多学生本来就成绩优异,但是却同样来到这个地方。他真的需要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另外我们还发现,报名补习的学生家庭一般都比较富裕,而农村的孩子很少,这会不会从另一种形式上拉大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这会不会造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教育不平等?这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两极分化严重 多数被逼无奈
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补习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小的仅有五岁,刚刚上幼儿园,大的已上高中,且以高三居多,而中间的初中生较少。“趁着暑假,让孩子多学点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开发孩子各项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多好呀!”不少家长在回答为什么孩子那么小就要送他来上补习班时都这样说。而更多高中生则因为面临高考怕被别人落下才来“偷学”。
孩子“进补”得少失多 文化课补习效果待考量
面对补习班,家长孩子趋之若鹜,盲目在所难免。不少学生和家长见班就报,也不管是否适合、是否需要。补习了,固然巩固了文化知识,但效果却远远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同时本来可以集中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独立生活能力、道德意识、诚信意识等等美德的长长假期被挤占,这使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变得十分薄弱。所以,补习文化课成绩与利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相比的确是得不偿失。
“禁补令”形同虚设 补习班何去何从
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据此规定,各省市教育部门也纷纷下达“禁补令”,但是因有需求,有利益驱使,补习班屡禁不止。所以,在此我们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增加执行“禁补令”的有效措施,也呼吁社会能够给与孩子一份真正的关爱和帮助,尽早的将暑假这块“奶酪”还给孩子.
坏处:没有了玩的时间。大家都知道学生都需要自己的小天地、、、、然后就往后编,你善于辩论的话应该知道怎么样后续。
好处:增加了知识,为以后能够考上好学校做铺垫。
随便给你点几个
好处??我参加补习班了啊。最后考上希望的学校了啊。真能补回来。不过 还是要看老师的,学校的教学质量。说浪费钱 我倒不同意,。起码我受益了,那些钱就不叫浪费。
如果说坏处嘛。。就是不依靠自己,而依靠别人辅导你了,如果你有毅力,在家补习一样成功。还有就是原本上三年的棵,自己没努力被破上补习班。还有就是为家里增加负担,毕竟上补习班很少有自己赚钱去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