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复习 (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形成的长链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练习使用显微镜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观察动植物细胞
▲ 常用的玻片标本:
切片,涂片,装片
▲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
▲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 有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 无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细胞能够将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 叶绿体(贮存能量)和线粒体(释放能量)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 DNA的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做基因
▲ 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
▲ 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 人的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
▲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细胞的产生: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有一个分成两个,接着是细胞质,最后,在原先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细胞。
▲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叫做细胞的分化。
▲ 有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
▲ 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 每一种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都是由形态相似、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 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l 常见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眼虫。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l 病毒分三种——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l 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l 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l
l 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或无毒病毒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l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l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例如衣藻,有多细胞的,例如水绵。
l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l 藻类植物四大作用:释放氧、可做鱼类诱饵、可供食用、可供药用
苔藓植物
l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具有茎、叶和假根。
l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当做监视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
l 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超时环境中,具有根茎叶。
l 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供食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种子植物
l 有种子发育而成的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l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通常有松类、银杏、杉类、苏铁和柏类。
l 种子有果皮,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通常有槐、杨、果树、稻类和花。
种子的萌发
l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l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胚是完整的、种子有够休眠期的。
l 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植株的生长
l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l 枝条是靠顶端的芽(幼芽)发育而成的。
l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l 植株的分生组织在根的最底端和茎的最顶端。
l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l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他们被称为植物三要素。
开花与结果
l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l 传粉的方式:靠昆虫,靠风力。
l 花有单性花与双性花。
l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雄蕊、柱头、花瓣、花柱脱落。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l 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挺立,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七年级生物复习 (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形成的长链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练习使用显微镜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观察动植物细胞
▲ 常用的玻片标本:
切片,涂片,装片
▲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
▲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 有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 无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细胞能够将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 叶绿体(贮存能量)和线粒体(释放能量)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 DNA的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做基因
▲ 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
▲ 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 人的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
▲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细胞的产生: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有一个分成两个,接着是细胞质,最后,在原先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细胞。
▲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叫做细胞的分化。
▲ 有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
▲ 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 每一种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都是由形态相似、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 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l 常见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眼虫。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l 病毒分三种——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l 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l 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l
l 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或无毒病毒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l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l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例如衣藻,有多细胞的,例如水绵。
l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l 藻类植物四大作用:释放氧、可做鱼类诱饵、可供食用、可供药用
苔藓植物
l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具有茎、叶和假根。
l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当做监视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
l 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超时环境中,具有根茎叶。
l 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供食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种子植物
l 有种子发育而成的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l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通常有松类、银杏、杉类、苏铁和柏类。
l 种子有果皮,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通常有槐、杨、果树、稻类和花。
种子的萌发
l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l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胚是完整的、种子有够休眠期的。
l 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植株的生长
l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l 枝条是靠顶端的芽(幼芽)发育而成的。
l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l 植株的分生组织在根的最底端和茎的最顶端。
l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l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他们被称为植物三要素。
开花与结果
l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l 传粉的方式:靠昆虫,靠风力。
l 花有单性花与双性花。
l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雄蕊、柱头、花瓣、花柱脱落。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l 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挺立,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
功能呢?
回答:结构与功能: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和保护)、收集管和收缩泡(排泄)、胞肛(排除食物残渣)、口沟(取食)、食物泡(消化吸收)、细胞质(能流动)、细胞核(大核、小核)追问:细胞核的作用是什么?回答:大核是致密核,含有RNA,有表达的功能,所以草履虫得表型和代谢活动只与大核有关,也称营养核;而小核通常是泡状核,含有DNA,无表达功能,与草履虫的表型无关,而与生殖有关(DNA复制,分裂等),也称生殖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