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单元话题目前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多以话题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线。确定了单元的话题,就可以围绕话题选择语言材料和设计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提高对该主题的表达能力。话题往往可以通过单元题目、语言材料、活动内容、词汇表等判断出来。 2.语言点语言点包括语音、词汇、结构、功能等方面。教材的语音、词汇教学重点一般都清楚地列出。在结构方面,由于结构大纲的争议,很多小学英语教材没有明示语法重点。但是,考虑到英语在我国是外语这一事实,国内的教材在话题这一线索之外,多数都还有一条语法线索贯穿整套教材。受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对于学习者理解(receptive)与产出(productive)能力差异的研究及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关系研究的启示,目前的英语教材普遍提供了较大的语言输入量。同时,为了向学生提供尽量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教材不可避免地出现比较多的语法现象。因此,教师要了解教材编写的语法线索,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避免教学精力分散。有些教材通过目录表、单元自评等标明语法线索,有些教材则需要教师们自己去判断。对于没有明示语法重点的教材,教师们需要通过分析整本甚至整套教科书,特别是分析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来确定教学重点。 强调语言的功能是向语言工具性本质的回归。对语言功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设计相应的运用语言的任务,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样,有些教材的目录里有function这一栏目,有些则要求老师自己判断。 3.目标要求目标有教学导向的作用。对于确认的语言点,要明确学生掌握的要求,如:要求理解还是要求运用?要求能听说还是能读写?教材的语法系统对此是有要求的,但这一要求往往是不明示的,需要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活动要求、练习册等来判断。 4.语言材料语言材料指教材中提供的对话、短文、歌曲、小诗等。教师需要对其体裁、长度、语法复杂程度、真实性、地道性、趣味性等作出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对其进行调整、改编或者用其他语言材料来替换。 5.活动大多数的小学英语教材除了提供语言材料外,还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如游戏、歌曲、角色表演、会话、调查、评价等。教师需要对这些活动的语言点、目的、知识、技能、组织形式、材料、先后顺序等进行分析,从而决定其是否合适,是否要做出调整。 6.检测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控能力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理想的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练习活动,这种活动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的反馈。 二、对教材中活动的分析与评估 基于活动的教学途径(activity-based approach)在儿童外语教学中广泛使用,它符合小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相对于任务型的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它更符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通过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来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各种活动的过程。由于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详细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 我们可以建立以下的指标体系用以分析和评估教材提供的各项活动: 1.语言目标指作为练习目标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 2.技能目标指进行练习所需要的听、说、读、写技能。 3.认知层次 B.S.Bloom将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分成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六个层次(何安平,2001)。这种影响深远的层次划分未必为广大的小学教师所理解。为方便教师的理解和操作,笔者粗略地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认知活动划分为理解、记忆、运用三个层次。 4.活动形式活动形式包括听、说、唱、演、玩、做等,也可以具体地表述为听故事、唱歌、角色表演、做游戏、看图说话、调查访谈、填表、画图、做动作、听指令做手工等。 5.参与形式参与形式可以是个人、二人、小组、集体等。 6.答案形式答案形式可以分为封闭、半开放、开放几种。譬如,教师完全控制的练习,其答案就是封闭的,而交际性的练习答案则是半开放或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