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2、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
林冲杀了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
扩展资料:
林冲人物评价
名人点评
金圣叹: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王望如:林冲真天相者哉!钱买董超、薛霸打不死,钱买管营、差拨烧不死;柴进送他些钱可以逃生。自己撒散些钱可以逃生;
他人用钱害不得,自己用钱却救得;钱固有灵不灵也。李小二无钱,令妻阁后听说话,也可救得;自己不使钱,雪中庙前听说话,也可救得。不宁恨是,雪压草屋,而先沽酒;火烧草场,而先宿庙。每到山尽水穷,便两入天引手,古今豪杰处患难,从无如此凑巧。
后世评价
现代文学家聂绀弩写有多首咏水浒人物的七言律诗,其中咏林冲的一首《题壁》(全名即《题林冲题壁图寄巴人》)流传最广,其中有“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这一名句。
鲍鹏山:林冲早期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他具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冲
一、“义”——重义重情的好汉男儿的英雄本色
酒生儿李小二是个年轻人,以前曾经在东京的一家酒店里做事。李小二不该偷了店主人家里的东西,被店主人捉住了,要把他送官府治罪。林冲知道以后,尽管李小二和他不沾亲带故,但是林冲看到他是个青年人,还没有完全成人,偷东西也许有一些难言之隐,便主动替李小二向店主人求情,赔礼道歉,又自己掏钱偿付了店主人所丢失的物品,这样,使李小二避免了一场在小小年纪里就会留下严重创伤的官司。林冲又是一个做人须做彻,办事办到底的人,看到李小二没有盘缠,又打发给他一些钱,使他离开了东京,到外地去谋生。后来,李小二到了沧州,真的改过自新,和妻子开了一个茶酒店,做着正当的生意。林冲也许不会记得这件事,这反映了被林冲救助过的绝不止李小二一个人,也显示了林冲救人不图人回报的高尚品质。
林冲的“义”还表现在对梁山事业的“大义”上,当晁盖,吴用等人推他为梁山寨主,但是林冲执意不肯,后来在众英雄的推荐下,他才勉强答应坐了第四把交椅,这一义举,突出表现了林冲“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大义”之气,这是对他的“义”的最为深刻的表现。
二、“忍”——委曲求全的封建官吏的奴性表现
面对高衙内对妻子的调戏,林冲打了他一拳,但是在知道他是太尉高逑的公子,却害怕得罪上司委曲求全。后来林冲被陷害入狱,妻子无人照料,他劝其另行改嫁,表面上是为了妻子着想,但是没有去努力改变现状,以致自己家破人亡。
林冲在发配往沧州的时候,押送他的两个差役一路上对他百般折磨。给他带厚重的枷锁、让他光脚走路、给他吃很少的食物,甚至用开水烫他的脚。这一切林冲都毫无反应,顺受了对自己的折磨。后来走到野猪林,两个差役要杀他时,林冲还是一点警惕都没有,要捆就捆吧,要是换成其他的好汉,在这种情形下是决不会听天由命的。他到沧州后因为没有及时送给牢头银子被牢头骂做贼配军,一番话说的林冲哪敢抬头。等他骂完了,林冲去取了银两,陪着笑脸说:“差拨小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上述的几件事充分表现出林冲的委曲求全的奴性。
三、“狠”——勇猛冷酷的盖世豪杰的凶狠手段
林冲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杀人手段狠毒,做事果断冷静,胆识过人,无不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狠”的大气,“狠”的透彻,要么不做,一做就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而林冲的“狠”与他在逼上梁山前的极度的“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比起李逵,武松等人的一味的“狠”来,更显得林冲的“狠”来的到位,更富有张力。 林冲的“狠”表现之一就是他的勇猛,林冲武艺高强,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时就声名远播。在水泊梁山军五虎将中排名第二,这里应考虑排位的其他因素。说道林冲武艺高强,比较典型的有这样两个场面,一是“棒打洪教头”,二是“生擒扈三娘”。
林冲的“狠”表现之二是他的杀人手段的狠毒。这种“狠”劲在他被逼入绝境时就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在“风雪山神庙”,就显示了他的这一特点。
林冲的“狠”表现之三就是他过人的胆识,做事作风果断冷静,总是在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出手就意义非凡。
总之,林冲独特的性格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丰富了《水浒传》的英雄人物的画廊。
林冲的形象主要有四点:第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大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第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第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⑴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⑶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⑷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⑸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分析这个形象时,应从人物的历史条件、阶级特性出发,抓住林冲的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和冲突中发生重大转变的,要始终扣住一个“逼”字。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由于阶级出身的影响,他虽然有正义感,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有一定的不满,对高俅对他的迫害深为不平,但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留恋着自己的小康生活,养成了软弱动摇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