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是指动脉硬化或者其他原因引起了血管内膜的损害,血管中的血液在流到损害部位时,其中的血小板、或者血细胞会逐渐沉积在受损的部位,而且启动内源性的凝血机制,从而导致血小板或其他的成分,越沉积越多,导致这个部位的血栓形成。而栓塞是由于已经形成的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导致的某些血管部位的堵塞而形成的栓塞,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栓是在血栓的部位,慢慢形成的,而栓塞是由其他部位的血栓流到这里,引起的堵塞,像常见的脑血栓那么就是脑血管动脉硬化而形成的血栓、而脑栓塞就是由于心脏内已经形成的血栓,脱落以后从心脏内流出到主动脉,然后流经脑血管部位,引起的栓塞、下肢静脉的血管内膜如果受损。或者血液粘稠度升高,也可以形成静脉血栓。 但是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流经到肺动脉内,从而引起肺动脉的栓塞,第二血栓形成有个过程,一般相对比较慢,从血管受损到形成血栓,需要时间很长,甚至几年的时间,栓塞发病非常快,可以在瞬间发病。
第一、血栓的来源不同,动脉血栓主要来源于心脏或者大血管栓子脱落,静脉血栓主要来源于全身的血管内的栓子回流堵塞。第二、栓塞的部位不同,动脉血栓主要栓塞在末梢动脉,静脉血栓栓塞在静脉血管。第三、血栓的成分不同,动脉血栓主要以血小板儿为主,静脉血栓除了血小板以外还有其余的血细胞和组织,比如红细胞等。第四、症状不同,动脉血栓以疼痛为主、皮温降低、感觉降低、动脉搏动减弱,静脉血栓以肿胀为主,可能存在皮肤溃疡发炎,疼痛相对较轻。第五、血栓形成的原因不同,治疗也不同,动脉血栓以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子为主,治疗上也以抗血小板为主,静脉血栓因血流速度较慢,且凝血机制大于抗凝机制形成栓子,治疗上主要以抗凝为主。
动脉血栓多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易松动脱落后随血流形成血栓。血栓栓塞,就是栓子在血流中,在某一狭窄处堵塞形成栓塞。引起相关症状。建议关键在于控制饮食,积极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高危因素。
以肾为例:
肾动脉栓塞是指其他部位的栓子(如来自下肢深静脉,心脏等)经血流流到肾导致肾梗死
而肾血栓形成是指肾动脉本来就有病变,肾动脉壁有血栓,随着血栓的扩大导致肾梗死。
动脉血栓多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预防动脉血栓,要着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高血压、血脂紊乱和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都有关系。对于动脉系统血栓的预防,应致力于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戒烟,在此基础上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静脉血栓的形成,除手术和损伤原因以外,多与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受累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发生淤血和水肿,甚至局部坏死。静脉血栓会随血液移动到其他部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预防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则应着重避免引起血流减慢的因素,长期卧床、下肢有创伤、术后的病人以及长时间坐飞机者,都是高危人群。因此病人术后应尽早离床活动,长时间飞行者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