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个人观点.
其实4个学校学风都差不多,总有些不务正业的学生,不过4大名校也不是吹出来的,总比别的几十中和其他二类重点要好,管理也比较到位.
雅礼侧重素质教育.英语方面是这个学校的特长.学校环境还不错,不过本部在东塘这个人比较繁杂的地带,而寄宿部在圭塘这个偏僻点的地带.学生素质好.成绩也不赖,有许多出国读大学的学生.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长郡注重考试.高中教学规则十分严格.注重全面发展.师长的教育资质也很好.不过学生大部分是长沙本地人.中和高考的成绩也是在长沙市年年名列前茅的.
师大附中的环境不错.成绩比其他二类重点高出许多.
一中学校占地面积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规律,环境很好.
个人认为长郡和雅礼比较好.成绩是数一数二的,学生素质高,学校要求严格.
长郡、雅礼、一中、师大附中四大名校今年将扩招高中生,从公布的2006年长沙城区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表来看,以上四校共增加360个招生计划。昨日上午,长沙中考开考第一个科目文科综合,城区内2万多名考生奔赴考场。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陈出亚表示,由于今年名校办民校停止民办初中招生,考生进入长郡、雅礼、一中、师大附中的比例会稍微大一些。
今年,长沙中考使用的试卷不再有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之分,这就意味着考生的成绩,将全部采用ABCD等第制度来评价,考生自己将看不到分数。长沙市区内,开福区是综合实验区,其他四个区现在属于单科实验区。昨日开考的19个考点内,15个是单科实验区考点,4个是综合实验区考点。
今年长沙全市参加中考的人数为85276人,城区内除开直升生、保送生外参加中考的考生人数为20940人。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陈出亚表示,采用等第评价制度之后,考生进入长郡、雅礼、一中、师大附中的比例可能会稍微大一些,因为今年名校办民校停止民办初中招生,所以长郡、雅礼、一中、师大附中将适当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从公布的2006年长沙城区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表来看,以上四所学校的公费生计划从去年每校分别405人都增加到495人,四校共增加360个招生计划,这将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享受到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过,他也提醒,长沙市区内示范性中学还有很多,考生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填报自己理想的志愿学校
论成绩长郡的要求最高,当然学风也最严。雅礼的要求也比较高,学风也比较好。师大附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极端,他们的实验班那确实没得说,看看拿回来的将杯就知道,但学校的整体水平一般。长沙市一中就最次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年越来越堕落。我没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就内部流行这种看法:长郡是炼狱,雅礼是天堂。如果你一心一意想搞学习我劝你去长郡,但是你想既学好有玩好的话那就去雅礼吧。PS:四大名校的寄宿制学校都不值得一去,大多数是打着名校的牌子却不能给相应的教育力量,与其去寄宿校还不如去地质,田家柄实验中学(北校区),周南,明德,21中,都不错。几所名校2005年分数线我是雅礼毕业的,在那儿待了六年。真心话。英语方面没得说,肯定是全省最强的。计算机也不错。学校活动很多,很锻炼人。特别是高一高二我在学校里认识了很多,参与了很多活动,学校各种机会很多,只要你努力、有能力的话,一定会活得很精彩。高三…我的那一届不怎么理想。不过所谓的不理想也只是相对雅礼往年来说滴。只要你真的用功了,一定会有好结果。而且现在雅礼的上级也在狠抓学习。前途无量吖。anyway。重点在你自己。要加油。
大多在720左右。
不少学者论及上海城市发展历史时,把位于长江入海口,又有天然良港这两点,作为上海城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其实不然,与上海共扼长江入海口要冲的还有江北的南通,南通这个港口城市,也是江河海水运枢纽。在港口自然条件上,上海与南通两城互有长短∶上海港离海近,但是港口及出海水路的疏浚问题常常困扰地方当局;南通港江面宽阔,深水岸线长,航道微冲不淤,无须疏浚,但离海稍远。两港城在鸦片战争前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两港城的发展差距迅速扩大。19世纪40年代,当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选中广州、上海……等五口作为深入侵华的据点后,外国资本主义在上海设洋行、开银行、占租界、办报纸等,上海与南通这两城随即出现了一显一隐的发展大势。上海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性日益明显,很快取代广州,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大通商口岸,继而成为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早、影响最大的城市,成为中国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南通城市近代化起步较迟。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的努力下,南通人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挥本土经济优势,才使南通近代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并带动了南通港口建设及与腹地交通的发展。
通过长江入海口两港城历史发展的比较,可以说明城市发展不仅取决于地理位置,还要取决于其他多种因素。
10年前,吴承明先生曾经撰文指出,近代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两条路线,一条是口岸经济发展路线,一条是南通模式的乡土经济发展路线。1 吴老所说的口岸经济,可以上海为典型。上海与南通这长江口两港城,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也各有其典型意义。今天我们在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时,重读吴老10年前的文章,仍然感到深受启发。吴老在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仍然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本文通过对长江口两港城历史发展的比较,就有关问题作一些讨论,以请专家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