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
读诗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连一些写诗的人,也不再读诗了。其实,目前也没有多少好诗可读。比如有一位“诗人”见了美女回头一笑,就写下几百行的长诗。可当我把这几百行的长诗读完,仍不知“诗人”写的是什么,想了许久,才想起美女回头一笑来。这样的诗,不读也罢。我觉得与其读这一类“诗人”写的诗,不如去读另一类诗人写的诗。比如:上个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仅奠定了他在生物领域的地位,也奠定了他在文学上的地位。法国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是这样称赞法布尔的:“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罗曼·罗兰说法布尔的书“堪称艺术杰作”,并非常地喜欢。他的《昆虫记》被称之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也被誉为“昆虫的维吉尔”,我们称之为“科学诗人”。
鲁迅先生早在“五四”以前,就提到过《昆虫记》。周作人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也羡慕可以看这样好的书的别国少年。少年时的我,还没有读到法布尔的书。青年时读到,才知我所学到的动植物方面的自然知识,大都来自于法布尔的《自然的故事》和《昆虫记》。比起板着面孔的教科书来,法布尔的著作明明白白而又妙趣横生。到我学写诗时,读了大量的“诗人”写的诗,当我感到“诗人”写的诗无趣时,就拿起法布尔的著作来读,我十分喜爱这位写《昆虫记》的“科学诗人”,就像喜爱写《大堰河》的大诗人艾青一样。
法布尔在《昆虫记》里,是这样写我们熟悉的蟋蟀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纯朴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质朴欢快又是多么的和谐呀!它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子和嫩绿的小草能听懂的歌。”法布尔是这样写蟋蟀求爱的:“求爱者很会搔首弄姿。它手指一勾,把一根触须拽回到大颚下面,把它蜷曲起来,用其唾液作为美发霜在其上涂抹。它那尖钩、镶着红饰带的长长的后腿,焦急地跺着,向空中蹬踢着。它因激动而唱不出声来。它的鞘翅在急速地颤动着,但却不再发出声响,或者只是发出一阵零乱的摩擦声。求爱无果。母蟋蟀跑到一片生菜叶下躲藏起来。但是,它还是微微撩起门帘在偷看,而且也想被那只公蟋蟀看见”。读这样的诗篇,比读那写美女回头一笑的几百行的诗来,要有趣得多。
所有说法布尔是一个自由、高傲、热烈向往独立的人。他和他的作品所反映的品质就是爱。因为通过这个读本,我们不但可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得以获取一种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得以解读“世上最晦涩难懂的书——关于我们自身的书”。 (最后一句是摘自书评,谁写的,忘记了)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