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的由来人们常常称那发音不准或唱歌“跑调”者为“五音不全”。那么,“五音”是指什么?传说在远古的黄帝时代,有一个叫神农的音乐家,他创造了五弦琴。当时用五弦琴弹奏的音乐使用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分别相当于现行简谱的1、2、3、5、6。五音的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沿续下来。到了唐代以后,五音的指称发生了变化,称“合(5)、四(6)、乙(7)、工(3)、尺(2)”为五音,于是音乐史上又有了“工尺”之说。在音韵学上,五音是指五类声母在口腔中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
这要说说“五音”概念。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徵(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顺便提一下,如果发现被人称做“中国古曲”的音乐歌曲,出现有“发、稀”音阶唱名,那它不是冒牌货就是被今人改造了。
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成语了。
古人的音乐不像我们现在的简谱,从1-7,一共七个音阶.而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缺了其中的一个,就是五音不全了.
宫、商、角、徵(读zhǐ音)、羽
五音不全是哪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