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啊?

2024-12-24 17:06: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三国演义》中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扩展资料:

中军的具体介绍:

中军是中央军的一部分,是中央直辖的担任警卫皇帝或最高统帅、卫戍首都的和战略机动的兵团,编有宿卫军和宿卫以外的部队等多支精锐部队。

其中宿卫军,是警卫皇帝或最高统帅或卫戍京城的部队。曹魏有如下几支宿卫军:武卫营、中坚营、中垒营、骁骑营、游击营、中领、中护营。除上述五支禁兵外,曹魏还保留了东汉北军的五校尉营的旧制,但削减其兵力,缺额不补,官职只具有象征意义。

中军还有宿卫以外的部队。这种部队,驻在城外拱卫京师,不负责宿卫皇帝,是在司马氏当政期间改制时形成的。

中军具有双重职能。第一项职能是负责宿卫皇帝或最高统帅、并卫戍首都。为以免皇帝或最高统帅为宿卫军所制,故设立多支宿卫部队,使其相互表里,彼此牵制,共同完成宿卫任务。第二项职能是充当国家战略机动部队。曹魏中军经常征伐四方,不像两汉南北军很少出征。

中军的主要领兵官是中领军和中护军。领护军中资历深的,称为领军将军和护军将军。中领军、中护军职掌相同,但是护军将军隶属于领军将军。任领、护二职的大都是亲近重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军


回答2:

中国自古以来称“三军”皆是指前、中、后三军。这是从春秋以来就固定的称谓,直到新中国建立海军、空军以后,才慢慢改称海陆空三军。

部队分前中后三军是行军、作战时的统一编制,而左中右只是在列阵交战时才分。所以说“三军”是指左中右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直到明朝茅元仪的《武备志》的“练阵制”中都还有对前中后三军的区分。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