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脚村——石头垒砌的油画村
樟脚村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是一座五彩的石头村庄。据说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走近古民居,全貌尽收眼底:一堵堵墙上的石卵石块,都是铁红色的风化石。砌屋时依山就势,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这里巷道连着巷道,岔道连着岔道,曲径通幽,颇有迷宫的神秘。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两边的墙壁伸手可及。石头建成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卵石砌成的狭窄、幽静的石巷,经过雨水的冲刷,石梁上留下古老的印记。缠在石墙上的老藤,给石屋增添了一份沧桑。历经岁月的洗礼,石墙已是一片斑驳,但其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藏青的色泽,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么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不少地方的美术家一旦来过樟脚古民居,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油画般的乡村。
因为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樟脚村也因此得名。山坡上一层层上下重叠、一幢幢首尾相连的“石头厝”,俨然是一座古城堡。
邱二娘起义遗址——笔架寺
笔架山位于涂岭镇西南部,因巅峰形似笔架而得名。它毗邻于惠安紫山,与洛江马甲的双髻山遥相对峙,主峰海拔781米。笔架寺原为一座道观,依山凿壁建造而成。
寺依山丽存,山因寺而名,笔架山岩壑幽奇,雄秀泉南,周围群山锦然,自成一派天地,故而,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邱二娘于此地起兵,一时间,山上旗帜飘飘,寺里香烟缭绕,仙公与菩萨的灵应,赋予邱二娘精神鼓舞。佛箴与仙梦的玄妙,无疑给笔架山笔架寺蒙上了下层神秘的色彩。
令人遗憾的是,自此以后,笔架山却成了盗匪啸聚之地,笔架寺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现在的寺宇建筑乃1980年以后黄田村民依照旧有规模重新修复,并增建了亭阁三处。笔架寺文物遗存丰富,现存有许多明清建筑构件和摩岩石刻!如“灵山古刹”、“岩寺景胜”等,无处不演绎着一则则才俊名山、天人默契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笔架寺集自然风光、人文胜迹于一身,是泉港乃至闽南一带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登临此地如入仙苑,但见陡岩峭壁,危崖处处,攀至绝顶巅者,习习山风裹挟着松涛阵响,浑如天籁之音,极目远眺,群山迤逦,远村近树,尽收眼底,更兼远处东海浪涌,颠连直接沧溟,此时,一切尘嚣俗气,尽随轻烟飞逝,令人飘飘然不知身归何处。
妈祖的祖先——闽林始祖陵
闽林始祖颖公之次子禄公字世荫,西晋黄门侍郎颖公次子。生于西晋泰始十年,居下邳梓桐乡。西晋惠帝时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镇下邳。永嘉初(公元三O七)随琅玡王移镇建邺,除给事中、黄门侍郎。建兴元年,从王敦讨杜玡,立下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时五胡乱华,西晋怀、愍二帝相继被俘,公佐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任合浦太守。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三二五)诏归,奉敕守晋安郡,迁家居晋安,为开闽林姓始祖。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苏峻、祖约叛乱,越年攻陷京都。
蚁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蚁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蚁山顶上南北坡,遗址发现于1985年贝丘秋,属“遗址”,年代在公元前2300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晚期,为商周时代文化遗址,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于小镇微报
旅游景点我知道的有长屿硐天、石塘、方山南嵩岩、石夫人峰。我去过长屿洞天,推荐这里不错!
长屿硐天景区是我去过的比较有特色风景名胜区之一据说它是,因南北朝时期以来人工开采石板而形成的石文化景观。景区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点组成,有28个硐群、一千多个个石硐。虽然是人工凿,宛若天成,众多的石硐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廊。尤其是亚洲惟一的自然“岩洞音乐厅”独具魅力,被誉为“不仅是属于温岭,属于中国,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贵的、独特的文化遗产”。推荐楼主去看看哦!
涂岭镇地处泉港区西南部,与惠安、洛江、仙游三县区交接。全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占泉港区陆地面积的一半,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5万多人。涂岭镇民风淳朴,辖区内秩序井然,社会安定稳定。涂岭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境内有山地15万亩,耕地2万多亩,是发展高优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辖区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商周文化遗址——蚁山、妈祖的祖先——闽林始祖陵、蔡襄读书处——虎岩寺、邱二娘起义遗址——笔架寺、惠安暴动起义地点——恒德寺、天下奇姓——出氏家庙、燕山寺等;有正在建设之中的菱溪、泗洲水库周边万亩观光园和陈田水库、笔架林场、朝阳林场生态旅游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