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在《谋定而后动——中国如何构建对印作战的后勤保障系统?》一帖中讲到了空军在构建对印作战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作用。其实空军是一个综合系统,空军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还是体现在打击上面。构建后勤保障系统只是空军的作用之一,今天我诚心的和网友再探讨就单纯的空军对决中国又该如何夺取战略上的优势。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空军的较量。远了不说,美军打伊拉克的时候在发动地面战争前夕就已经用导弹和战机基本结束了整个战局。假如中印之间的再次冲突发生,空战将是极为重要的战场,更何况中印边界的冲突很难用上海军的对决,空军必然是两国对战的主角。这些年来印度始终紧跟中国的屁股,他们有着“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精神,总之就是非理性的要达成“中国有的印度也要有;中国有了,印度要更好”的这么一个目标。看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战机的装备过程就能发现,不管你中国愿不愿意印度始终在暗地里和中国较劲。说白了印度就是同中国开展一定程度的军备竞赛,虽然中国并不存在有意识的要同印度展开这种不良性的竞争。 就目前的态势而言中印两国单就军机数量的对比,我们专指中印争议边界来说,中印的战机数量实际上是平分秋色的,甚至印度的战机数量还多过中国的战机数量。并且印度在国际军事外交上左右逢源,其装备的军机有很多质量还好过中国。另外印度空军飞行员的训练也是抓的比较紧的,每年印度为数不少的战机坠毁虽然有其后勤维护的原因,但训练频率高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国歼10、11出来之前我个人认为中国与印度的空军对决略处下风,或许有很多人会反驳我这个意见,对此我个人持保留态度。但中国自研自制的战机出来后,尤其是WS10A发动机量产后中国就把握了整个空军的战略优势。并且这个优势已经悄然的扭转了中国在中印空军装备上的态势,中国甚至有能力主动发起战机装备的竞赛。 我曾经分析过WS10A量产后对中国战机成本的控制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战机生产的越多单机装备成本就越便宜,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印度则不然,他们自研的什么LCA至今还没能成功装备部队,他们要抗衡中国依旧只能依靠“金元外交”,大撒外汇从世界各国求得所谓最先进的战机。在和平时期我们按照既定的布局亦步亦趋的发展,中国的战机装备也只能是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印度则刚好相反,因为他们没有自研自制能力,中国装备了多少战机他们印度就要花上好几倍的价钱来达到跟中国的平衡。表面上看印度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我说过印度的军购环境远比中国宽松。但我们要看到中国装备同样多的飞机所花的钱却有可能只是印度的几分之几而已。 这种看似平衡的背后就是印度军费开支的高企,这必将影响到印度整个军队装备、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这只要看一下中印两国的GDP和军费开支就能说明问题了。假设说中国每年花100亿元人民币装备空军,印度或许就要花100亿美元才能跟的上中国的步伐。可是100亿人民币占比中国军费的份额才多少呢?而印度100亿美元又占其军费开支多大的比重呢?我们这么一分析立时就豁然开朗。而且战机平时的维护及修理也是一笔巨额的开支。由于中国战机已实现100%的国产,因此中国的战机日常维护既方便又便宜并且没有任何的把柄握在别人的手里。而印度因为所有的战机配件都必须要从战机生产国进口,这又是一笔多大的开支呢?并且他们所需要的战机配件能不能及时的供应到位这也是个大问题。印度所购的苏式战机不就经常因为配件不到位的原因而停飞嘛,甚至还因为配件的原因而坠机。 如果是在战时,中国战机的自制优势就更能体现了。中国有自己的战机生产线,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充先进战机,而印度能不能靠买来实现源源不断的补充这让人存疑。就算他们印度靠买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庞大的战机维护他们又该如何来实现呢?中国战机能够完成自我修护,难道印度买别国飞机时连配件及维修机师也一并买过来?假如说中印真有冲突再次发生的一天,中印两国空军的对决只能是中国飞机越打越多,印度战机迟早要让出制空权。而印军丧失了制空权,加上中国导弹先期饱和攻击的情况下,印度还有胜算的可能吗?所以我们只要坚定的按照我们战机生产计划走下去,印度追赶我们的脚步会越来越沉重。我们不要着急上火,该着急上火的只能是印度。例如我们到2012年歼10的计划生产数量为228架,歼11估计也接近这个数字。就算这生产出来的战机三分之一装备到对印作战方向,那也就是说印度几乎要购买约150架先进战机才有可能取得同我们空军的平衡。可是我们还有飞豹没有算进来呢!印度的这种追赶方式总有一天会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这就必将影响到印度总体的军事发展乃至印度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都因为军事发展所拖累,这就是“穷兵黩武”了。 结论就是我们第三代飞机的完全国产为我们中国空军取得对印优势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