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穿的是袈裟,那尼姑呢,尼姑穿的是什么?

给予答案
2025-01-03 16:30: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袈裟是佛教出家人穿的,不分男女。【袈裟】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条大衣;中者名郁多罗,又名七条衣;小者名安陀会,又名五条衣。【袈裟】
梵语,此云“不正色”,即坏色染衣也。染,表心染于法;坏,即要无所染也。【袈裟】   具云迦罗沙曳,此云不正色,从色得名。章服仪云:袈裟之目,因于衣色,如经中坏色衣也。会正云:准此,本是草名,可染衣,故将彼草,目此衣号。十诵以为敷具,谓同毡席之形。四分以为卧具,谓同衾(音钦)被之类。萨婆多云:卧具者,三衣之名。大净法门经云:袈裟者,晋名去秽。大集经名离染服,贤愚经名出世服。真谛杂记云:袈裟是外国三衣之名,名含多义。或名离尘服,由断六尘故;或名消瘦服,由割烦恼故;或名莲华服,服者离着故;或名间色服,以三如法色所成故。言三色者,律有三种坏色:青、黑、木兰。青谓铜青,黑谓杂泥,木兰即树皮也。业疏云:听以刀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剥故。章服仪云:条堤之相,事等田畴之畦,贮水而养嘉苗。譬服此衣生功德也。佛令象此,义不徒然。五分云:衣下数破,当倒披之。在雨中行,水入叶中,应顺披之。章服仪云:比见条叶,不附正仪,当马齿鸟足缝之,即须顺左右条开明孔。不作,即同缦衣。南山问:比见西域僧来,多缝衣叶者何?答:此佛灭后将二百年,北天竺僧与外道同住,外道嫉之,密以利刀内衣叶中,同往王所。外道告王,沙门释子,内藏利刀,欲将害王。因告捡获,由此普诛一国比丘。时有耶舍阿罗汉,令诸比丘权且缝合,为绝命难。此乃彼方因事权制,非佛所开。故义净云:西国三衣,并皆刺合,唯东夏开而不缝。依律,大衣限五日成,七条四日成,五条二日成。限日不成,尼犯堕,比丘突吉罗。业疏云:若有衣不受持者,突吉罗。下二衣有长者,开将作从。悲华经云:佛于宝藏佛前发愿,愿成佛时,袈裟有五功德: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三乘授记;二、天龙人鬼,若能敬此袈娑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四、若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力,寻生慈心;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璎珞经云:若天龙八部斗争,念此袈裟,生慈悲心。海龙王经,龙王白佛:如此海中,无数种龙,有四金翅常来食之,愿佛拥护,令得安隐。于是世尊,脱身皂(昨早切,黑色也)衣,告龙王:汝取是衣,分与诸龙,皆令周遍。于中有值一缕之者,金翅鸟王不能触犯。持禁戒者,所愿必得。搜玄引大集:王问比丘不能说,遂羞堕地,袈裟变白。法灭尽经云: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应法师云:韵作[(叚)/毛]裟,音加沙。葛洪字苑,始改从衣

回答2:

出家男众和女众穿的都是袈裟,袈裟,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叫做福田衣。袈裟上的条纹有如田地一般,正是其代表「福田」的象征──田地有生长的意义,代表了佛法的利己利人、种种功德的相互滋长。

回答3:

出家男众和女众穿的都是袈裟。袈裟,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叫做福田衣。袈裟上的条纹有如田地一般,正是其代表「福田」的象征──田地有生长的意义,代表了佛法的利己利人、种种功德的相互滋长。
【袈裟】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条大衣;中者名郁多罗,又名七条衣;小者名安陀会,又名五条衣。

回答4:

缁[zī]衣,缁服,也叫紫衣,就是缁衣芒鞋(出家人的装束)

回答5:

和尚穿的衣服叫袈裟,尼姑穿的衣服叫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