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你的孩子变得坚强起来。孩子只有经历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如今,很多家长们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向困难挑战勇气的培养。殊不知,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各种困难、失败、艰苦、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皆是一笔很难得财富。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通俗一点地说就是教会孩子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百折不挠,逆流而上,关键是“不惧”、“不惊”、“不挠”、“而上”。但要注意的是,一味地给孩子吃苦头,只能让孩子过早地承受打击,时时处于“临危”、“处变”、“百折”、“逆流”之中。这种方式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意志,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作为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1.开展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父母要善于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爱面子,那么在遇到挫折时就容易且会产生沮丧的心理。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重在多加鼓励,要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进行教育。 其承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清醒地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去解决问题。 对于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订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2.让孩子认识挫折的必然性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挫折总是难免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不可能全是掌声和鲜花,成功和荣誉,更多的是泪水和挫折,比如天灾、人祸、疾病、朋友的背信弃义、理想的突然破灭、地震火山爆发,往往让我们本来很好的家园一夜之间没有了。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进行早期的挫折教育就可增强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3.让孩子锻炼身体 不少孩子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实,这种适应能力只有在适度变化的逆境中才会变得更加强大。适度的“劳累”反而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如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都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能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知道生活中只有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4.让孩子明白失败的价值 孩子遭到失败挫折、情绪低落时,父母不应该以怜悯态度对待,或心痛地抱着孩子长吁短叹,更不应该从此把孩子呵护得更紧。 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人人都会经历失败,失败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勇敢的人应该懂得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5.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与孩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家庭民主至关重要,父母要真正地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要家长作风,这样家长就会被孩子认可,把心里话说出来,家长就会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而对症下药。 6.有意识地给孩子创设困难情境 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孩子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孩子摔倒了之后再爬起来,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的过程。 孩子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孩子通过用自己的力量去办成某件事情,积累某些经验,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求胜欲望和信心。 因此,家长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可能失败的难题给孩子时,要教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战胜它。 7.善用生活中的事例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孩子,因此,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孩子。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8.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他想办法以其他合理的方式去达到目标。 如:孩子执意要买一辆较贵的玩具车,如果家长拒绝,孩子一般都会哭闹。这时家长一方面安抚孩子,让他平静下来,一方面要告诉孩子应怎么做,父母才会给他买,并不断强化这种反应模式,使孩子在愿望暂时得不到满足时,会控制情绪,主动考虑通过其他方法努力实现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哭闹,发泄情绪。 9.要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孩子父母总怕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养成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 父母应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而这些缺点自己往往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其实,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是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己。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有不少家长将挫折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给孩子吃吃苦头,这是十分错误的。挫折教育是教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在失败时如何尽快调整好心理平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去获取成功。这种教育方式能强化孩子的坚强意志,增加他们的定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下基础。
适当的训练,加压…千万别心疼,不然只会害了他以后!
让他经历更多的事。
经历促使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