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诸葛亮高智,但他并不是神。从当时情况不难分析,诸葛亮多年征战,已是积劳成疾,他自己知道身患重病,焦虑万分。好不容易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懿入上方谷,哪管什么有没有雨,迅速火攻,哪曾想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才有了诸葛亮“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哀叹!体现了诸葛亮身疲力竭的无耐,也体现了终归回到了历史的节点。
三国演义本身很多故事就是虚构,诸葛亮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如果真的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又怎么会收拾不了一个区区的司马懿呢?自刘备死后,蜀汉已彻底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单靠诸葛一人之力,面对实力强大的魏国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丝毫胜算的。他本人不可能不明白。但却想要逆天而为,最终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知天易,逆天难”这句话。无论正史还是演义,这一点是相通的。至于火熄上方谷,则是小说对于诸葛亮一生所做的一个缩影。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想要出祁山,最难对付的人就是司马懿,绞尽脑汁终于把司马懿给骗进了上方谷,在地火齐发,司马懿长叹,他们父子三人就要陨命的时候,突然间天降大雨,将大火给扑灭了,司马懿侥幸逃脱,诸葛亮不禁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司马懿不该绝呀!”
按物理上解释,因为上方谷又名葫芦谷,山谷的形状就像个葫芦,谷中热气升空之后,高空中的水汽凝结成雾状,加上柴草中的杂物升空形成凝结核,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演义里司马懿父子需要篡夺曹魏军权,是不能死的,这里借助诸葛亮没有料到下雨,来体现双方对战的精彩程度而已。
在这之后不久,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善于运用火攻,对蜀汉来说是有功劳的,但是这种做法“有违天和”,所以七星续命灯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这也怨不得魏延的出现。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鞠躬尽瘁,劳累一生,没有完成刘备统一天下,兴复汉室的遗愿,在感叹之余也让人充满了敬佩和惋惜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与诸葛亮
想烧死司马懿!三国演义中有记载的!
当年诸葛亮困司马懿是天命如此,而司马懿命不该绝。
诸葛亮没有想到上谷山中会下雨,所以,可能这是武侯的失算吧!
当年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时,因突遭大雨而使司马懿逃走,从此便再也没有了与司马交锋的机会。可是,为何在当时大火围困司马懿时不向司马军狂射乱箭呢?又为何不在谷口早设10万精兵围堵呢?
在我看来,首先,既然是要用火烧,就不会再精心准备弓箭,只会在司马懿有可能突围的谷口安排一些弓箭手以射杀漏网的个别魏军,但这样一些弓箭手对已经深入谷中的魏军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阻止魏军突围主要依靠滚木等路障及谷口燃起的大火;其次,上方谷很深,弓箭射程有限,很难起到大规模杀伤的作用(诸葛亮在上面对司马懿讲话时,司马懿也没有命令弓箭手向诸葛亮射击,原因也在于此吧);第三,谷口不宜有太多伏兵,否则容易暴露。如果在谷口设10万伏兵,恐怕早就被魏军发现了。还是那句话,阻止魏军突围并消灭他们主要依靠谷里地雷引发的大火。
这个情节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正史未见记载。但尽管是小说家言,这个情节也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诸葛亮此次伐魏是在魏青龙二年春二月(这是真的),这是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当司马懿被引入上方谷后,蜀军引燃了埋在谷底的火药,大火燃烧时产生了巨大的热量并随之上升。今天我们都知道,降水是由于暖湿气流交汇而产生的。当上方谷底腾升的巨大热量与山谷上空的强冷空气剧烈反应后,突降大雨就顺理成章了。诸葛亮不是气象专家,他对一般的气象规律清楚,但像这种特殊的突发降雨他预料不到也是不能苛求的——当然,其实还是罗贯中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三国演义中,这场雨,所突出的并不是什么物理现象,只是为了说明司马懿命不该绝,为孔明死于五丈原,司马父子篡夺魏氏江山所埋下的伏笔罢了。 正如他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求。
在几年前某报纸上专门登了一篇关于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时为什么会突然下雨的文章,那篇文章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做了分析,具体我也记不清是怎么说的了,大概意思就是上方谷太窄,火烧起来后由于各种科学原因就会下雨……等等,该文作者说诸葛亮虽然聪明,但不懂现代科学,所以没有料到当时会下雨,而遭失败。
这是因为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借了东风,相当于是一种开挂。所以必须还。天数是恒定的,不会偏向于某一方。诸葛亮之前消耗了过多的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