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建议
一)努力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扩大农村消费最根本的还在于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城镇化发展已进入加速阶段,新农村建设已开始启动,工业化发展空间广阔,农民增收进程必将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收入增长会越来越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因此,要适应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消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提高消费能力。建议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改水、改电、改厕、改厨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时,政府还应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市场法制建设,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并鼓励商家生产农村地区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改善农民生活、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提高消费水平对于农村居民,在收入之外的众多因素中,预防性储蓄多和流动性约束高是使得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比较保守,为了养老和防病,总要留一笔钱防患于未然;没有攒够足够的钱不敢消费,更不敢借贷消费。因此,一方面要帮助农民逐步转变保守的传统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快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提高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减少预防性储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信贷市场,减少农户所受到的流动性约束,增加跨时预算能力,提高即期消费水平。对于城镇居民,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将尽可能多的从业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中来,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一方面要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的运行机制。认真解决好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医疗、就业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难题。
(四)加强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居民消费空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潮流,可以达到提高收入和增加消费双赢的目标。发展小城镇,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城,迅速减少农村人口,让余下的农村人口更多地分享农村剩余;发展小城镇,可以拓宽农产品消费市场,支撑农业附加值;发展小城镇,可以让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建设中获得更多的非农收入。这是小城镇建设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效应。如果农村居民进城了,就要建房置业,增加消费,第三产业也顺应而起,促进消费。
(五)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支出负担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规范和公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厉查处乱收费行为。合理确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加强高校收费监管和检查工作。加大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学生的资助活动,继续完善贷、奖、助相结合的助学体系。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快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抓紧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的现象,防止居民医疗支出负担过快膨胀。
(六)促进热点消费健康发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认真清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税费,减轻汽车使用开支。规范汽车维修服务业,加强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发展二手汽车市场。进一步规范电信业服务和收费行为。积极发展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劳动法规定的职工作息、休假和工薪制度的监督检查,真正落实年休假制度,使职工有更多时间休闲和出游,促进旅游消费的健康发展.
(七)完善并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最好途径就是增加就业机会。要进一步完善并坚决贯彻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和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全面加强政府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供优质就业服务,让更多的失业人员充分就业。大力消除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障碍,努力拓宽消费领域,在促进消费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八)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切实注重社会公平,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地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吕庆喆)
从影响消费的三个因素入手: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要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居民收入水平
要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劳动就业。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物价总体水平
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提高国民收入中初次分配的比例,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就业\鼓励创业,努力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努力加强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