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优秀学生,打造优秀的班集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班级的客观实际逐步制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班规。 小学班规的确立原则关键在于培养综合习惯 习惯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学习、生活效率就会提高。在小学生进入校门接受系统教育初期,教师应该为帮助他们培养良好习惯而努力。比如一个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无须花更多时间去考虑,无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就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一个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无需他人指导,就能彬彬有礼地与陌生人相处。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1.低年级教师自行确定 2.中年级可采取民主集中,师生共同制订 第一步利用班会课,班主任在班内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不要太多,一般为一至三个问题。第二步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会对班级集体的发展和大家学习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的办法。第三步,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是同学们进一步达成共识。第四步,师生共同制订班规。可以约法三章,就定三条,便于学生明确,并使每一位学生同意。第五步,每周总结一次(每天晨会课小结)。同时发现新问题,并据此补充和完善班规。总之要做到班规目的明确和过程民主。 3、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自定班规 高年级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自定班规,自己制定各种规范往往比较容易实施。 制定过程:先由班主任主持讨论制定班规的意义。当认识统一之后,班主任一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全班同学各自独立为班级制定一份班规,并向学生提出三点要求。 1、针对性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班级现有的问题,并善于归纳,炸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有针对性的写出班规。 2、时效性勿以善小而不为,班级建设首先要从小事抓起,切记说空话和大话,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每一条都能行之有效。 3、全面性把学习、生活、纪律、劳动、卫生、礼仪、群体活动等方面考虑到。 1、公布解读班规 2、强化班规日常执行 班规的规约性不仅指向学生,同样包括生活在班级中的老师,尤其是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 3、惩罚性条款的执行既要有力度,又要有灵活性 在制定班规,有法可依之后,需要的就是执法必严尤其是执行班规中的惩罚性条款时,更要严格,以彰显班规这一法律的严肃性与不可侵犯性。但是违反班规的原因不同,情节后果轻重也不同。因此具体执行惩罚性条款时就需要灵活运用了。 4、适当灵活的调整班规 班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更动。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为适应班级的发展,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改变。通常是在学期初,班主任和学生讨论一下,依据新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增减,或者加以解释。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也说:管是为了不管。我们应该用这样的思路制定班规、管理办级。总之,现在我们的班级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集体,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学校的量化管理成绩都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同学们都以刻苦学习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遵规守纪为荣,以自由散漫为耻;以关心集体为荣,以损害集体为耻;以帮助同学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