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量的赊销出现在90年代,至今仍未能形成真正的商业信用环境。例如,赊销的合理回报率没有保证,被动信用屡见不鲜;支持信用的资本资源不够充分,经常需要自身和银行融资来保持还款等待期;信用记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用监督和惩罚系统(包括商业手段和法律手段)不完善等。因此,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避免赊销坏帐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认识信用管理链 有一句话,用来概括信用和客户都是恰当的,它们既是公司最长远的收益,也时时带给公司最难预期的风险。商业信用交易中的卖方,其风险和损失的结果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坏帐,除了少数报损外,更多是挂账在应收账款、存货等形形色色的资产科目中;二是拖欠,是所有虽然能回款但长期占压的欠款资金成本。两种风险都对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产生负面的影响,但由于后者混杂于财务费用中,很少有单独的统计,常被众多企业管理人员视而不见。 面对被不成熟的信用环境和薄弱的信用管理基础放大数倍的风险,信用管理链成为一个必然被强调的观念: 一、信用交易是在商品交易基础上衍生的,因此信用管理链也应当与商品交易链环环对应。商品交易链可以概括为:客户接洽、商业谈判、合同签订、货物转移、货款回收和逾期追款。与之相应的信用管理链则有:考察评估客户、选择信用政策、制定保障(抵押担保)条款、跟踪货物账款、常规账款催收、特殊危机处理。 二、上述六个信用管理环节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事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管理特征。前三个环节属于事前管理,管理对象是客户;第四个环节属于事中管理,管理对象是货物和单据;后两个环节属于事后管理,管理对象是账款。 三、围绕着事前/中/后管理,企业要完善如下四方面的内功:建立信用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信用评估的分析系统、建立账款监控的管理流程、建立权责分明的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厘清信用管理职能 信用管理职能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建立和维护赊销客户的数据库 围绕这一职能的是全面的信息工作,涵盖信息的收集、更新、存录和传递。具体地说,包括: 收集和定期更新客户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和交易记录。 建立和维护能按多种方式检索的客户数据库,并向企业内的相关管理人员、尤其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的查询服务和分析服务。 评定和调整客户的信用政策 围绕这一职能的是客户分析和决策工作。 在新客户授信和年度信用等级评定中,以客户信息为依据,以分析模型为工具,评估客户的信用得分,并从得分推导出适用的信用政策。 监控和追收应收账款 围绕这一职能的是全面的欠款分析和决策工作。 多角度分析财务欠款记录,跟踪整体的欠款规模,跟踪各客户的动态欠款水平,并以此为据调控整体信用政策和客户信用政策的松紧。 对逾期的账款做出原因诊断和收款策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