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概括:汉朝衰落,黄巾党起义,各地英雄借讨伐黄巾逐渐拓展势力独霸一方,西凉董卓入京城废立皇帝欲号令天下,后自己败亡,西凉军团分裂。
曹操在与袁术、吕布、刘备等人的大战后击败对手雄霸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期间孙策也逐渐打下了江南之地。而袁绍此时也计诱韩馥,打败张燕、灭掉公孙瓒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雄据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在决定中国长江以北地区霸权的官渡之战中,由于曹操奇袭乌巢烧绝了袁绍的粮草,使得袁军瓦解,以少胜多,袁绍气死,期间孙策虽想北上攻曹却死于刺客之手,孙权即位。从而曹操逐渐平定了北方,成为了巨大的势力。
曹操率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投降,刘备在张飞赵云的保护下遁逃,后派遣诸葛亮游说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因为周瑜的火攻之计孙刘联军大败了曹操军,曹操退回北方。
孙刘联军随即开始攻略荆州地区,刘备获利很大,占有了荆州,之后又进兵打败刘璋占据了四川,留关羽镇守荆州。孙刘联盟由于战后地盘瓜分问题出现了裂痕。
而曹操也在排除异己,平定马超,稳定后方,重整旗鼓后又下了一次江南,却怎么和孙权打。之后率军向西攻取了张鲁的汉中,没有一股作气顺下四川而退了兵。此时孙权大举进攻合肥曹军守将张辽,被大败。不久刘备攻下汉中斩杀曹操族弟夏侯渊,并击退了曹操的亲征,刘备集团达到全盛时期。
关羽也开始北伐,斩庞德俘于禁,围困了曹仁。但却被孙权军的吕蒙偷袭后方,曹操军的徐晃也前后夹击,最终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为孙权所得。
曹操不久后病死,曹丕即位,取代了汉帝,建立了魏国。刘备也称帝,建立了蜀汉,为了报仇大举进攻孙权,此时孙权向魏国称臣。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孙权委派的陆逊大败,国力大伤,忧闷而死。
诸葛亮奉命于危难之际,辅佐后主,恢复了和孙权的联盟,平定了孟获,复兴了国家。而后进行了六次北伐,由于操劳过度而病死在前线。此间孙权称帝建立了吴国,也发动了几次攻魏,魏国也几次进犯吴蜀,均没有较大战果。三足鼎立形成。
随着时代变迁,魏国大权落入司马懿家族之手,魏国出现内乱,被平定。蜀汉姜维多次北伐,但国家内部宦官弄权,最终蜀汉被魏国所灭。数年后,司马炎取代了曹氏皇帝,建立了晋国,魏国灭亡。此间,吴国在孙权死后出现了严重内乱,虽然后来稳定下来了,并且在蜀国被灭后偏安了几年,最终还是被晋国所灭。
昏迷啊,你找个《三国演义》古文的来给我看看呢,《三国志》有古文版的,是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老师不会让你们去看《三国志》的,你去找个《三国演义》儿童版的看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