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来访者要自杀,心理咨询师咋办?

2024-11-26 22:43: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主动倾听,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提供宣泄机会,鼓励当事者表达内心情感;帮助当事者建立信心,鼓励其保持乐观的态度;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减少孤独和隔离。
著名危机干预工作者希普尔(HIPPLE)提出了自杀管理中必须注意的十四个“不要”,并且这些“不要”几乎适用于进行自杀预防的任何人。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者说教。
2.不要对求助者本人或者他的选择和行为提出批评。
3.不要和求助者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4.不要被求助者告诉你的“危机已经过去”的话所误导。
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
6.不要试图向令人震惊的结果挑战(我的理解是“不要向自杀的念头挑战而最终导致可能避免的自杀变成事实”)。
7.不要让求助者一个人呆着,并远离亲友或医生的视线。
8.不要在紧急危机阶段诊断、分析和解释求助者的行为。
9.不要陷入被动(我的理解是“不要让求助者取得对局势的控制权”)。
10.不要急躁,要保持冷静。
11.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危机的秘密(不把自杀想法说出来)。
12.不要因周围的人或事转移目标(我的理解是“始终保持对求助者的高度关注”)。
13.不要在其他人中把过去或现在的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徇情的、荣誉的,或者将起神化。
14.不要忘记追踪观察。 有关自杀的常见误解1.和企图自杀的人谈论具体的自杀方式将诱导其将自杀意念投入行动。
解答:事实上,和企图自杀的人谈论具体的自杀方式会使其产生信任感、亲近感和被关怀感,并且容易诱导企图自杀者通过倾诉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绪,以便伺机进行干预。2.嘴上宣扬自杀的人其实不会自杀。
解答:事实上,大量自杀死亡者曾经公开宣扬过自己的想法。3.由于自杀看起来有家族特点,所以自杀是遗传的。
解答:事实上,自杀是习得性的或情境性的。它之所以常常发生在同一家族中,是因为自杀者很容易从其家庭成员身上得到“启发”。4.有过一次自杀念头,就会总是想自杀。
解答: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在自己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产生过自杀念头,而这多半只是一过性的,大部分人会在后来的生活经验中学会自我控制与调适,并较为健康地自我成长。5.自杀总是因为一时冲动。
解答: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自杀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实施的“蓄谋已久”的行为。6.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解答:事实上,只有少部分自杀者有精神疾病,而大部分人是处于各种强烈的消极情感状态中的正常人。7.儿童不会自杀。
解答:事实上,近十年来,儿童自杀未遂率和自杀成功率都在上升。不少惨痛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儿童没有能力计划和实施自杀的观念是错误的。

回答2:

死可以,把银行账号留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