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九六式机枪居然装刺刀

2024-12-15 20:53: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日本二战时期装备的九六式轻机枪。外型上最大的特点居然带了一把长达500毫米的刺刀,被认为是小日本十分搞怪的一种机枪。
在中国抗日武装力量中,有将该型机枪称为“拐把子”的,但这个俗名并没有叫响,更没有叫开。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何以得名“拐把子”呢?究其主要原因,大概是由于猛地一看它的外观造型与“歪把子”相似之处甚多,“歪把子” 所具有的日本“风格”,在它身上甚至有增无减,特别是其提把、小握把和枪托造型显得格外别扭。由此延续,又为了与“歪把子”有所区别,因之冠名为“拐把子”,倒也不失贴切。
如果单纯从枪械技术、战术性能和作战使用的角度来评析“拐把子”上刺刀的问题,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一个身高在1.60m左右的男性青年,端着一挺不带弹匣、空枪质量就达8.85kg(加上刺刀达9.35kg)的机枪,在那里拚刺刀,恐怕连日军中那些基层官佐也会嘲讽有加,因为按照日军刺杀教范的要领,端着机枪拚刺刀在客观上是极难达标的。
这种机枪是我国抗日军民缴获较多的一种,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轻机枪,它是神武纪元2596年(1936)定型装备的。“拐把子”实际上是“歪把子”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结合产生的“混血儿”。它比十一年式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不易发生故障。口径仍为6.5毫米,导汽式,气冷,导气孔可调,采用弧形弹夹并装于机匣上方,鼓形标尺,分划2-15,瞄准孔可以左右调整,准星偏于枪的左侧,而且有护翼,此枪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装刺刀(想想现代机枪中还有那种可以装刺刀),机匣上方可以加装瞄准镜。枪管末端有提把,枪托为鱼尾状,拉机柄位于左侧,其上方有突出的退壳挺并加铁罩保护,该枪没有单发装置,只能连发,由于口径小,杀伤力和侵彻力均感不足(这就是后来99年式出现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枪弹,弹头初速730米/秒,标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发弧形弹匣供弹,理论射速530发/分,膛线右旋四条,缠距200毫米,枪全长1067毫米,枪管长550毫米,枪管重1.96公斤,全枪重8.85公斤。

回答2: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对于拼刺刀疯狂的热衷,一直把白刃战当做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他们的装备里连冲锋枪都可以上刺刀的,就差给大炮装了。
二战日本军队受武士道精神毒害严重,不顾客观规律,虽然能爆发个人战斗力,但是累及装备和战略战术出现偏差,这仗可就不好打了,对方越强,就越能暴露问题。
日本这个缺少哲学家的民族的思维方式比较单向和线性,日俄战争觉得刺刀很给力,就大力推广和训练,虽然对中国白刃战取得优势,但是面对美国的弹雨就完了。
日本二战时出现问题没有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理论去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中途岛海战后,军方认为军舰的威胁是俯冲轰炸机的炸弹,就加强甲板,结果水下防护重视不足,多艘航母战舰被鱼雷击沉。
所以当刺刀失去优势,也没怎么做,就是想怎么能重现刺刀威力,搞所谓的“玉碎冲锋”,还是冲上去送死,等到想起造冲锋枪已经晚了。
虽然单向思维局限颇多,但是日本就是凭借这种思维和赌徒心态打赢了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一战。然而大赌必然导致大输,日本一根筋的认为本次赢了,以后的赌局就一定赢,于是在二战压上所以筹码,输了个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