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的关系,首先体现为“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作用最早。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母亲都会对她的孩子唱摇篮曲或者催眠曲,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证。事实上婴儿在未出娘胎的时候就能够对音乐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具有音乐天赋。除了音乐,婴儿出生以后只要睁开眼睛,还能够直接感受图形(颜色、线条等等)——即美术。而语言和文字毫无疑问都必须经过后天学习,要排在音乐和美术之后了。
第二个特点,是作用最直接。音乐对于人的作用不仅发生最早,而且作用也最直接。语言和文字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要经过理解、联想、转换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才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只有音乐是直接打动人心,不通过任何的中介,不需要任何的转译。古老的“禅”学有一句口号,叫做“直指人心”,我想,只有音乐也称得上这四个字。从这一特性来说,艺术门类似乎应该这样排队:音乐,美术,文学,其他综合艺术。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智能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从“练琴”说起。
1. 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大家都知道演奏乐器的过程必然是要集中注意力,因而能够得到注意力集中的锻炼。但是演奏乐器时注意力不但要集中,尤其要分配,再简单的乐曲,也有旋律、低音、织体等不同音乐成分,也有音高、节奏、音量、音色、演奏方法等不同因素的配合,更不用说复调性质的多声部乐曲了。只要比较完整地弹奏一首乐曲,就必然已经进行了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的心理素质训练。我们知道,能不能合理的、有效的分配注意力,无论从事学术、事业或管理、领导工作,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
2. 知觉与动作的配合与协调。演奏音乐不是机械的节奏、音高与力度的拼合。演奏音乐靠的是感觉,有音乐的听觉,有手指、手臂以至整个身体动作的感觉,还有内心的节奏感、位置感,以及更高层次的情感、意境等等,良好的音乐演奏是这些不同的知觉与动作的巧妙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与谐调。这不是单纯的“智力”,也不是单纯的“体力”或“灵敏”,在单纯的阅读或者计算中得不到这样的锻炼,在单纯的体育活动中也得不到这样的锻炼,除了音乐以外,大概只有舞蹈了——但是舞蹈首先离不开音乐,舞蹈的过程首先就是音乐的过程。
3. 空间、时间观念的拓展。音乐是时间艺术,时间是度量音乐的基本尺度之一。再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像音乐那样重视时间上的精妙配合了。雕塑和建筑是现实空间的三维艺术,音乐是虚拟空间(声音的想象空间)的三维艺术:音的节奏运动是横座标,音的音高变化是纵座标,在现实的(非谱面)的音乐中,尤其是在乐器与人声的合奏、合唱中,音的“远近”所造成的效果则构成了第三维——深度的座标。经常置身于音乐中的人,也就是经常置身于精妙的音乐时间“流”和音乐三维空间的人,空间、时间观念很自然地得到加强。而空间、时间观念,在高深的物理、数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研究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4. 毅力与耐力的锻炼。大家都知道在练琴的过程中,为了一个技术细节重复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是很平常的事。为了将一首乐曲的速度由每分钟120拍提高到124拍,更不知道要花费几小时、几天的功夫。除了体操和芭蕾以外,我真想不出还有什么能使人们得到那么好的毅力和耐力的锻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在练习(播种)时需要毅力和耐力,演奏(收获)时更加需要毅力和耐力——这样的情形在写作和绘画中是不会有的。音乐给予人是更苛刻的磨练呢,还是更深沉的幸福呢?有谁说得清?但是毅力和耐力——如果把它们说成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素质,我想是不过分的。
5. 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的锻炼。分辨和记忆可以说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细胞”——基础能力,在分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分析、思考。音乐的各个要素(音高、音强、音色、节奏、速度等等)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的无穷无尽的千姿百态,远远超过语言的描述能力,经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指挥家能够听出演奏中的瞬间失误,钢琴家能够感觉到指触间的细微差别,提琴家能够把握住音色上的准确控制,作曲家能够体察到和声里的点滴新意:音乐随时调动着人的反应、锤炼着人的分辨和记忆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就是音的分辨和记忆;音乐基础课程——听辨、模唱、听写等——更是对于分辨和记忆能力的直接训练。
6.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谐调与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把握地实现背谱演奏,至少要同时用到四种记忆,第一是音乐(声音)的记忆,听觉上的音乐“流”的运动;第二是乐谱(图像)的记忆,一幅幅具有内在联系的图形的转换;第三是手指动作(运动)的记忆,肌肉和关节的运动进入潜意识的记忆,使得在瞬间的“走神”中演奏仍然能够继续;第四是音乐结构(逻辑)的记忆,旋律的重复与变化,和声功能的规律化、程式化的序进,曲式的发展与再现,等等。这四种记忆,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音乐使得这两种思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人最需要的思维方式,也是既往许多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和具有综合性巨大成就的人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在当今世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是做技术工作还是研究工作,是做具体工作还是领导工作,要想大有成就,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开阔的思路,丰富的想象,不循常规的见识和勇气,在必要的环节跳开逻辑思维的束缚,用创造性思维取代复制性思维。音乐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或学习方式能够替代。
上述第一个层次是最基础的层次,也是自然而然产生作用的层次。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二个层次是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修养和一般文化、历史修养。音乐的这个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称道。古代中国文人把“琴棋书画”作为基本修养,“琴”就是音乐,摆在第一位,可见位置之崇高。历史上西方知识分子普遍重视音乐学习,主要也是出于这个层次的认识。
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应该注意两点:
1. 音乐在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音乐对于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净化和升华,必须是、只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是长期效益,终身效益,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过程。
2. 音乐对于人的作用,只能是按照音乐所特有的“直指人心”的特点,通过音乐听觉作用于人的心灵而实现。歌词不是音乐,作者简介不是音乐,背景图片和名人语录等等统统不是音乐,绝不能套用文学的欣赏方法,绝不能以这些学习音乐的辅助手段来取代音乐本身。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三个层次是更深入的、涉及人的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关于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的这个方面的作用完全是由于音乐的本性: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音乐是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非理念性(音乐本身并不传递概念、定义、逻辑、结论之类可以使人“懂”的理念信息)、不确定性(无论欣赏或演奏,无论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永远不会象数学那样具有精确和惟一的秉性),以及“直指人心”(不经过任何的中介和转译)的特性,使得人们在欣赏、表演、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促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广阔、最自由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关于丰富人的情感。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直立,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情感。只有人,才有人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人类独有的。工业革命时代有人提出“人是机器”,正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局限,背离了人的本性。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的情感对于一个完备的、健康的人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的、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作用,越来越被学者、官员和公众所认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远不能被语言所复述,永远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音乐对于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发展方面的独特的、独到的作用,主要还是根源于音乐“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古代哲人历来重视音乐对于人性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关于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
1. 音乐的合作性——音乐形式中有很多集体合作的项目,例如重唱、合唱、重奏、合奏,除了钢琴等少数乐器有真正意义上的“独奏”(一个人表演)而外,其他乐器的独奏经常需要有另外一件或多件乐器进行“伴奏”。我们只要和美术、文学稍加比较,就很容易理解音乐的合作性。人们参与合作性的音乐活动,不但在组织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在演奏、演唱音乐即融汇在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体与整体、个体与个体的协调、均衡的感觉,这是非常独特、非常珍贵的体验,对于人格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2. 音乐的交流性——音乐表演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即使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面对老师回课,要与老师交流,还要参加比赛,参加演出,直接的对象都是人,目标都是通过音乐与人交流。举个例子说,演奏时“临场发挥”好不好,实质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人与人协调、适应、交流能力的问题。音乐的这种交流性和美术、文学是很不一样的,对于人的素质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
3. 音乐的社会性——音乐自产生以来,就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人的诞生、成长直到死亡,学习、婚嫁、战争、庆典,几乎所有的重要社会活动都伴随着音乐。因此,人们参加音乐活动,经常就会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交往,从而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增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这就是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三个层次,应该说这是最重要的层次。如果说第一个层次的作用可以“自然而然”的获得,那第二、第三个层次能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则与我们对于音乐和音乐教育的认识,音乐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内容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音乐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
可以提高事物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还作用与人的情感,激发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在人的心海荡起涟漪,潜移默化的将道德、情操、精神品质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理想境界。优秀的音乐作品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伟大睿智与哲思。
恩!提高音乐修养可以美化一个人的心灵!并且会对一些的 好的事物看的开一些!不会斤斤计较!也会使自己心胸开阔!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这些只是一些基本道理!
最好的答案在书里。而不是在这问。
其实最好的就是多听各种类型的音乐
基本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