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中始终装着形的基本感觉。画家习惯眯着眼睛观察对象,看一下模糊时的效果,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样观察,一切琐碎的形和明暗的色调会被过滤掉,剩下的则是对象大致的基本形体结构。这样,在整个作画过程中都会自始至终把握“形”的基本感觉,不会变“形”,不会走样。而如果一笔一画地描摹,一截一段地测算,则很容易忽视形的基本结构,而被细微末节所左右。
二、起稿时多用大弧线与直线。我们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肯放过轮廓上的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那么,反倒找不准这些小变化在纸面应有的位置,结果,舍本逐末,以“小”害“大”。如果先比较出大的关系,也就是先定出大的轮廓与位置,再从“大”中找“小”,定出小局部的位置,这样,就会方便得多、也准确得多。另外,用弧线与直线造型也能迫使你将形体交待得明确、肯定,使作业上的形体具有概括性和力度感。徐悲鸿先生对学生就曾有“宁方勿圆”的教导。
三、注意形的弹性和力量。任何一块体积都有其内在的运动方向与张力,这使它产生弹性和力量感。如人体中间最长的弧线表明了体积总的运动方向。每一个部分中间的弧线表示了每一块体积各自的运动方向。轮廓两边的虚线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任何体积相对的轮廓线都表现为一紧一松(一边变化复杂、一边变化简单)的特点。
四、处理好找形与上调子的关系。形的界限和形的亮度是素描选型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找形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形的界限,一切手段都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服务。线是区别形的最有利的手段,所以找形阶段多用线条,为了便于比较,有时上些简单的颜色能起到明确形的作用。因为有时黑白颜色对面积的大小感觉有一定影响。而交界线又往往表现为物体的内轮廓线,处理它时需要结合一定颜色。当然,我们思想上一定要明确,这一切都是为了找形,而不是区分调子关系。
五、运用从大到小的比较方法。这是最基本的认识方法,在起轮廓时更为重要,其顺序是先定上下,再定左右。先规定了面积的高和宽,再确定中点和动态线(透视中的中轴线)。有了这样几大部分的位置后,再以此为据比较出更具体的关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科学,比从一边推着画要有把握得多。
多观察,没别的办法。多量量几何体的比例。不过,你可以将铅笔与几何体的边缘线对其,平行移到纸上,但手千万别歪。还要多看书。
写生具体方法一般可分为构图定位、勾画轮廓、上大体明暗关系、具体刻画和调整几步。
构图定位,动笔之前要有构思。构思的过程也是构图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初学者在构图定位时一般采用长直线将物体大致位置初步确定,物体、排列、布局要均衡,视觉中心不宜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央位置。打轮廓时铅笔不宜画得太肯定,尽量画出物体大的形体关系。
勾画轮廓阶段在构图阶段大的形体、轮廓线的基础上,用较短的线条画出物体的前后关系及空间关系。物体的形体、结构关系要尽量画准,投影和明暗交界线也应勾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