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果子狸的生活习性。果子狸白天除吃食和排粪、尿外,其余时间一般都在睡眠或卧着不动。显得迟顿、懒惰。睡眠时,有时侧睡、有时仰睡、有时弯成半球状。多个果子狸在一起时,则是堆叠而睡。
果子狸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果子狸(Paguma larvata)被列入。
果子狸,学名花面狸(学名:Paguma larvata taivana 英文名:Swinhoe)属于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体色为黄灰褐色,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现有17个亚种,中国有9种。所属的花面狸属只有这一个物种,与本科其他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原始类群。
花面狸肢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毛短而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四带,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后头、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尾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
花面狸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
花面狸野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中国华北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起北京西郊、山西大同、陕西秦岭山地、川西一直到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南到台湾、海南岛和云南南缘,其中指名亚种Paguma larvata分布于东南部各省;台湾特有亚种,分布由低至高海拔山区皆有,但中低海拔山区及开垦地为主。
参考资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果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果子狸属于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具有珍贵毛皮的野生动物,体色为黄灰褐色,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现有17个亚种,中国有9种,所属的花面狸属只有这一个物种,与本科其他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原始类群。
果子狸民间繁殖饲养的数量颇多,但野外族群的现状不明,丰厚的利润促使各地盗猎贩卖果子狸之风极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果子狸属于保护动物。
果子狸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善于攀缘,杂食性,除了鼠类、昆虫、蛙、鸟、蜗牛外,颇喜食多汁之果类;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还到果园中吃水果,偶尔吃自己的粪便。肛门附近具臭腺,遭敌时会释出异味驱之。
果子狸别称花面狸、白鼻狗、毛老鼠等,为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我国江西、广西、海南、福建和广东等地有大量的人工饲养。
果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果子狸的保护级别
果子狸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果子狸属于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具有珍贵毛皮的野生动物,体色为黄灰褐色,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现有17个亚种,中国有9种,所属的花面狸属只有这一个物种,与本科其他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原始类群
果子狸的种群现状
果子狸民间繁殖饲养的数量颇多,但野外族群的现状不明,丰厚的利润促使各地盗猎贩卖果子狸之风极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果子狸属于保护动物。
2003年5月11日,深港科研人员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样病毒,北京、广州等地先后暂时封存管理饲养果子狸。
2003年8月,中国国家林业局确定首批可以进行商业性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果子狸将摘掉"非典元凶"的帽子,成为市民的盘中餐。
2013年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称,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头蝠"的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不是天然宿主,果子狸才洗清了10年之冤。
料
果子狸属野生保护动物
果子狸属于三级野生保护动物,一般情况下它不会攻击人。果子狸属灵猫类动物,俗称花面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