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于扇子的诗词歌赋

多多益善
2024-12-16 00:21:3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关于扇子

  其一说: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级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捷")。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西汉时期,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之说,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清代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马蹄形……这些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 盈、工艺性强。

  折扇,古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折扇盛行于明代,皇帝下召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其二说:

  关于扇子的历史和诗文

  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老舍先生平生热衷于收藏书画扇,几十年来,他集得扇子有数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现代书画家题诗作画的扇子,亦有戏剧界名流的书画扇。郑逸梅先生爱扇成癖,视扇为“书画皆绝的珍品”。他最珍爱章太炎的篆书扇和吴湖帆所绘绿梅的书画扇。当代女作家叶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书画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书房的书橱中有把扇面,上有刘海粟题写的“清风”二字;冯友兰题写的“明月”二字;裴艳玲书写的“乱石崩云”四字;华君武所绘的幽默画,曹禺的题诗等等,叶文玲非常珍爱。

  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我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郭沫若曾为扇厂工人欣然题诗一首:
  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

  人们之所以钟爱扇子,是因为一种深沉的中国文化的结。
    

     扇子后面,有许多故事,许多人,许多种不同的生活。我想起一些古画,画中的士大夫们神定气闲,静坐着对弈或品茶。旁边是几个年方及笄的小丫鬟,打着长柄的薄如蝉翼的扇子,那是一种贵族的做派吧;又有历代深闺中的女子,摇着轻罗小扇,扑花中蝴蝶、捉月下流萤;她们在临水的阁楼上,从雕花的窗里探出头来,也是一把轻盈的明月般的团扇,半遮着曼妙的容颜或斜倚腮边衬出明眸皓齿的二八年华;又或在茶楼酒肆,风流才子将折扇潇洒一挥,谈诗论酒,或将折扇一合,打躬作揖,扇,是风流年少不可缺的行头。

    

    扇常常被作为爱情的信物。古代女子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自己贴身的物件上。汉班婕妤作《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不仅是后妃对君恩短如朝露的感慨,也是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里对执著爱情的渴望。东晋时的桃叶,对不计名位,深情爱恋她的书法家王献之,写下《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那是对爱人朴素而深情的盟约啊。再有一个秦淮河边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迹在候方域相赠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桃花扇底送南朝”,这把扇子,映射出个人的际遇和历史的沧桑。

    

    多姿多彩的扇面,有用精密的丝绸所做,有用雪白的绢纱缝制,有用洁白、玄色或泥金的纸糊就,是一片铁画银钩、或是青山绿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仙人、仕女、孩童……在小小的方寸之间,有着一个丰富的世界。富贵平庸之人爱工笔画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爱泼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圣贤画像,高洁之士提诗以明志,小小一方扇,其人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可窥一斑。

    

    另一种的洒脱、幽默或辛酸也关联着扇子。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轻轻挥动洁白的羽毛扇就挥来了东风,挥来满船的箭,也挥来蜀国的一分江山。汉钟离坦胸露腹,摇着一把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即大雅。济颠和尚背插着一把破蒲扇,腰悬酒葫芦,似醉亦醒。恐怕,扇子已经成为他们形象的一个特征,彼此不能分离了。传说中的唐伯虎放荡不羁,流连美色,真实的他却是落魄而不得志。看他的《秋风纨扇图》,那种孤高落寞,无人赏识,自觉不合时宜又不肯俯就的情绪通过秋风里的纨扇和悲戚的美人表露无疑……  

  扇子,在历史的长廊中与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的扇子,和风筝、茶、书画等物品一样,有着鲜明的中国印记的,在电风扇、空调日渐充斥我们的生活的今天,似乎要被我们遗忘了。偶有人在苏杭游玩,带来精致的月圆形的扇子,把玩着,一种久违的馨香飘入我心中……

  浓缩的书画艺术——扇面

  折扇的结构由扇面和扇骨两部分组成。扇面按质地不同又主要有纸面和绢面两种。扇面作为艺术品始于宋代,北宋时已有人在纸面折扇上题诗作画,而南宋时才出现绢面折扇。由于宋元时期流行团扇,用折扇的人不多,而折扇又是易损日用品,所以流传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明代中期,折扇书画逐渐流行起来。由于扇面的形状呈半圆弧形,因而其构图别具一格,形成妙趣横生的画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绘画”,还是诗词歌赋等“书法”,都可以创作出格调清新多变、布局错综纷繁的构图效果,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为中国书画史开辟了崭新的一页。
  但应该指出的是,并非存世的所有扇面都值得收藏和投资。道理很简单:扇面书画与一般的书画作品一样,只有精品才具有升值和鉴赏价值。下面按不同的时代及类别,大致介绍一下具有投资价值的扇面。
  明代成化以后,扇面艺术进入辉煌时期,许多著名书画家(如仇英、沈周、兰瑛、唐寅、董其昌等),都在扇面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这是中国书画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扇面弥足珍贵,很难觅得,不少收藏投资者把它们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
  在明代扇面书画的基础上,清代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形式多样,除继续表现各家名派的个性艺术风格外,还流行双人甚至多人联合创作,有夫妇合作、师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种形式。比如高翔画的“梅花疏枝瘦朵”扇面,便由金农和陈章题诗。乾隆的几柄消暑折扇,扇面的一面由刘统勋题写书法,另一面由邹一桂画兰花、蝴蝶,或蒋迁锡画牡丹花。其中由双人合创“一字一画”扇面的方式,后来被文人雅士们广为仿效,例如:梁启超的书法扇面,由余绍宋配画山水图;陈法琛的书法扇面,由其弟子陈懋侗配画工笔折枝牡丹。有意思的是,“柯桥竹石图”扇面是由一位名家与其5个弟子联合创作,其配合默契,作品风格浑然一体,令人叫绝。
  民国以后,“一字一画”扇面的合作更为流行,此种形式一直沿袭至今。由于合作伙伴各自都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能够前呼后应、互为衬托,自然能够收到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这类扇面备受藏家青睐,从历年的拍卖价位看,一般都大大高于单人的作品。
  从清代起,折扇艺术再显历史的辉煌,很多书画家在扇面构图上刻意创新,尤以山水画的构图有超常的突破。通常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地平线”,而扇面却是上宽下窄,且呈半圆形状,如果依然水平地处理地平线,则扇面下端的两角势必形成空白。为了使构图合理,景物自然,创作者们相继创立了满幅构图、边角构图和一河两岸构图的三种新章法。其中,满幅构图是让景物占大部分空间,整体感觉实多虚少,通常以描绘山景居多;边角构图是把主要景物集中在左侧或右侧的下角,或自左边或右边向下伸展,整体感觉虚多实少;一河两岸构图则主要是表现江河两岸风光,如一江春水或左右横穿,或上下直流,或斜向而泻。这三种构图形式为后来扇面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篇章,很多画家创作了大量构图精妙、题材新颖、气势磅礴、风光秀丽的山水扇面佳作,深受历代藏家青睐。如袁江、王鉴、黄宾虹、张大千、冯超然等的山水扇面,在海内外书画市场被推崇为传世之作,极具保值增值意义。山水扇面的成就,对花鸟扇面的创新也颇有影响力,近现代画家高翔、王云、杨晋、任伯年、齐白石、傅抱石等都有格调清新的花鸟扇面问世,其同样走俏国内和国际市场。
  此外,自明清以来,一些著名的书画家都有一种习惯,即在绘画、书写扇面时,总要先考虑扇骨的工艺水平,甚至只有出自名手的扇骨,才肯挥毫落墨。如明代苏州制骨名家李昭、马勋、马福、柳玉台等所制的扇骨,便都有落款,它们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回答2: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回答3: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 不会何颜又见。

回答4: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