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是什么?

所谓的射线.是什么?具体点.
2025-01-05 03:59:4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核辐射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是什么核辐射是放射性元素自发的衰变成另一种新元素时伴随放出放射线的现象。2、所谓的射线.是什么?具体点所谓的射线.是微观粒子流,射线具有三种效应:穿透性、化学效应(电离作用)、荧光效应。分三种:α射线——氦He核流,质量数=4,核电荷数=+2。速度最小,穿透性最弱,只能穿透纸张β射线——负-e电子流,质量数=0,核电荷数=-1γ射线——γ光子流,也是高频电磁波。静质量=0,不带电。速度最大(光速),穿透性最强,可穿透几十厘米厚的钢板。

回答2:

日本核辐射的资料 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点击进入专题 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 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危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用在子孙身上展现出来。这些作用包括较小的头部与脑部、眼部发育缺陷、生长缓慢和严重的认知学习缺陷。 辐射面前,儿童格外脆弱 因为孩子生长迅速,他们体内正处于分裂的期的细胞也多得多,从而因辐射而产生错误与损伤的可能性也大得多。【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在附近儿童中发现甲状腺癌的风险显著提高。这是因为泄露事件中的辐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元素,而碘元素在甲状腺中的含量特别高。】 放射性沾染会持续多久?放射性的碘衰变很快,大部分将会一个月内消失。放射性铯在体内不会久存,大部分会在一年之内排出;但它会存留在环境中,可能会带来长久的风险。 遭遇核辐射"内外兼防":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详细]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 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 1、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2、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3、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服用碘片防辐射的机理:如果身体已经有了足够的碘,就不会再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碘。碘片让身体吸收满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随意服用可能导致碘超标,造成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而含碘量较低的药物,对防辐射并无作用。涂碘酒防辐射的做法是无稽之谈,碘必须内服才能在甲状腺中富集,否则毫无作用。而碘酒作为外用药,不能内服。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详细] 1、从日本回国人员:如上吐下泻要去查血常规。看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指标有没有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很多人回国后身上已检测不出了。 2、普通市民和孕妇:可适量摄入海带紫菜牛奶。并不需要额外大量口服碘片,尤其是孕妇,过量摄入碘也会对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碘片的正确用法是:成人100毫克,孕妇和3到12岁的儿童50毫克,3岁以下儿童20毫克。

回答3:

核辐射的危害
  据临床医学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人体在受到一定剂量的核辐射照射后,会导致健康受损。
  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
  照射剂量超过1Gy(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损伤;在剂量低于1Gy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1~10Gy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剂量在10~50Gy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死亡;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慢性核辐射损伤
  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远期效应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人体受到核辐射会有什么表现?  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李教授介绍说,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回答4:

核幅射就是物质从一种物质能量转变为另外一种物质能量时发出的一种微观粒子流。因为其能使物质激发或者电离。所以叫幅射。射线就是指微观粒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