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物价上涨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作者:陈芳 文章来源:统计局 点击数:732 更新时间:2008-2-28 15:38:50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发展、政策及县域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县城镇居民收支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收入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较大,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2007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48元,比去年增加了1549元,增长18%。居民消费性支出7673元,比上年增加了880元,增长13%。
一、城镇居民收入总体变化状况
(一)由于国家实行新的工资政策,职工工资及补贴收入的增加,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007年工薪收入8104元,增加1269元,增长18.6%。工薪收入的增加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81.9%;
(二)近年来,由于我县不断加大对县域环境的整治力度、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各项经营优惠政策的落实,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经营净收入达到1912元,增加663元,增长53.1%。(三)随着居民理财方式的转变和股市持续走高影响,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 2007年全县财产性收入达275元,增加263元,增长219倍,其中股息与红利收入达到257元,增加256元。
二、2007年物价运行总体特征
(一)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二升五降一平”格局。食品类和家庭设备及服务分别上涨22.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衣着类、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居住类分别下降5.1个百分点、7.2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17.9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而医疗保健和用品基本与上年持平。
(二)粮、油、肉禽及制品、鲜菜及鲜果价格居高不下。粮、油、肉禽及制品、鲜菜及鲜果价格总体上看比较平稳,月度间波动不大,但延续了上年末走势,高开高走,分别上涨了21.1个百分点、32.1个百分点、40.7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和20.5个百分点。
三、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
造成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市场涨价的影响,也有成本增加的推动;既有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经营者不正当行为的推波助澜。
1、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造成物价异常上涨。2007年年集贸市场粮食、油脂、肉禽及制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扬,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1.1、32.1和40.7个百分点;因此,完全可以说,物价较大幅度上涨完全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市场进价上涨所至。据调查统计,由于食品、果蔬类平均涨幅已达8%左右,其中粮食、蛋类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价格涨幅平均在10%左右,尤其是粮食的缺口促成了农产品价格普遍大幅度上升。从全县来看,一是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减产。二是个体粮贩主宰了粮食流通渠道,对淀粉、大米及副食品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由于种种原因,国有粮食流通体系渐渐萎缩,粮食流通环节已完全由个体粮贩控制。三是长期以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归位,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包含有这一方针政策多年推动的成果。粮食、农资和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先后大幅上涨。粮食是“百价之基”,一价带百价,粮食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其它食品类价格上涨。
2、蔬菜及肉类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我县冬春秋季市场蔬菜和生猪等大宗农副食品供应量的70%以上都需从张掖、酒泉、玉门、敦煌调运,且本县无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企业,所产蔬菜和生猪等大宗农副食品供应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30%左右,受外地蔬菜种植及肉类副食品供应影响较大,加之成品油价格上涨,运费增加,2006年之前每车蔬菜及肉类副食商品的运费在2500-3000元左右,2006年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过道费开收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导致运费上涨到每车4000元左右。调运成本的增加导致蔬菜及肉类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3、食品类价格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也不排出不正当价格行为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少数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扰乱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居民收入增加推动了物价上升。自去年以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改革,国家工作人员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普遍上涨。同时,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活跃,促进了我县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总体收入的不断增加,有效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物价上涨。
5、金融市场趋旺总体带动了物价上涨。近期以来,银行存款利率的连续上调和股市的持续走高,使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进而影响、推动了物价上涨。
四、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从瓜州县城镇住户调查中,从不同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家庭购买食品多支出的金额来看,2007年,人均食品支出额:最低收入家庭1630元,受食品涨价影响多支出43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12.4%;最高收入家庭3560元,受食品涨价影响多支出132.00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5.3%。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今年增加的收入有12.4%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这一比例高于高收入户7.1个百分点。因此,低收入家庭经济负担更大,对食品上涨的承受能力更弱。
1、物价上涨增加了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负担。
从统计数据来看: 2007年低收入家庭猪肉消费数量减少了 4.3千克,消费金额却反而增加5.62元;活鸡消费数量略减0.01千克,消费金额增加26.92 元;鲜蛋消费数量减少 0.93千克,消费金额减少了1.86元。2007年以来的这一轮以食品为主的物价上涨,给瓜州县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
2、部分低收入家庭被迫降低生活消费标准
低收入家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低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不得不降低消费档次。主要表现在购买价廉质次的商品或改变生活方式,来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如少吃猪肉,或由买好一点的肉改为次一点的肉,或吃肉的间隔时间比过去延长,以及尽量购买超市促销活动时的特价米、肉、蛋等食品。
3、由于物价的持续上涨,预期消费增加,使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信心下降,人们对于除食品等“刚性”消费外的其他各项消费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涉足购房、家电等方面的消费。
五、稳定市场物价的对策建议
从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看,稳中趋升是市场运行的基本格局,从对GDP的贡献来看,消费品需求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瓜州县消费需求的现状和差距,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近年来,消费拉动将是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及时抓住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旺势,采取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稳步健康发展。针对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要从根本上保证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是发展经济,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重视研究适应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全县的经济优势和挖掘资源优势,根据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在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旅游等产业,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稳定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收支预期。目前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加快养老、医疗、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稳定消费支出,增强低收入群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
2、认真落实稳定生产、保障供应的各项价格优惠政策措施,确保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3、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制度,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必需品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制度。
4、加大价格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大市场价格巡查的力度,特别是节假日要加大对生活必需品、农贸市场、旅游景区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非法牟取暴利,以及不按规定履行提价申报、备案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宣传教育,督促其遵守价格法律法规,自律其价格行为,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5、搞好价格的预测预警。除继续搞好主要副食品日报和专报外,进一步扩大监测的品种和范围,把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建材和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纳入监测的范围,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