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聚羧酸母液怎样合成?

2024-12-23 12:49:2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合成工艺简图: 酯化反应 →→ 聚合反应 →→ 中和反应 →→ 母液 →→ 成品

(1)酯化反应(制备大单体):

计量聚乙二醇,将其在水浴中溶化,加入反应槽内,同时加入甲基丙烯酸,以及小料1份(对苯二酚和吩噻嗪比例为5:1),升温至90℃,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继续升温至120℃,保持4.5h,后充氮气2小时,(6㎡/时,每30分钟充1瓶,共4瓶),反应完成,得到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水。(经减压 →蒸馏 →脱水,酸化反应更为完全)。

(2)聚合反应:

采用过硫酸铵引发、水溶液聚合法。计量酯化产物即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分子量调节剂十二烷基硫醇,配以去离子水,泵入滴定罐A备用,是为A料。计量过硫酸铵,配以去离子水,泵入滴定罐B备用,是为B料。加去离子水入反应槽,升温至85℃,同时滴定A、B料。A料3小时滴定完,B料3.5小时滴定完,保温1.5小时。(温度控制:90±2℃)。

(3)中和反应,(是中和上面酯化反应之中使用的浓硫酸催化剂),将反应好的聚合物降温至50℃以下,边搅拌边加入纯碱,等到PH值为7左右,反应完成,得到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扩展资料:

聚羧酸母液适用范围: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母液)是由带有羧酸根、羟基以及聚氧乙烯侧链的大分子化合物,聚羧酸母液合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原理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极强的减水增强功效,和易性好,聚羧酸母液生产,坍损小,收缩率低,适用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工程。

聚羧酸母液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优势在于:

(1)酯化过程,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

(2)原料的封端基团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可以进行一步法直接聚合,降低生产成本;

(3)可以直接生产高浓度聚羧酸母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聚羧酸母液

回答2:

聚羧酸盐类高效减水剂的原料与合成工艺本文介绍目前国外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合成的主要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如果需要进一步合作请与本网联系。 (一)可聚合单体直接共聚 这种合成方法一般首先需制备具有聚合活性的大单体,如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然后将一定配比的单体混合在一起直接采用溶液聚合而得成品。这种合成工艺的关键在于活性大单体的合成,中间需经比较繁琐的分离纯化过程,成本较高。 日本采用短链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长链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种单体直接共聚合成了一种坍落度保持性好的混凝土外加剂。其典型的合成示例如下: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滴液漏斗、N2导人管和回流冷凝管的玻璃反应容器中,装入500 份水(质量份,下同),搅拌下通N2除氧,在N2气保护下加热到和摄氏80度,接着在4小时内滴加混合了250份短链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EO加成摩尔数为4 个)、50份长链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EO 加成摩尔数为23个)、200 份甲基丙烯酸、150 份水和13.5份链转移剂3-硫代乳酸的单体水溶液以及40 份10%过硫酸按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再在1h 内滴加10份10%过硫酸铰水溶液并保温1h,得到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 的聚合物水溶液为最终成品。(二)聚合后功能化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现有聚合物进行改性,通常采用已知分子量的聚羧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聚醚在较高温度下通过酯化反应进行接技,形成接技共聚物。这种方法受现成的聚羧酸产品种类和规格的限制,调整组成和分子量比较困难。此外,制备过程中聚羧酸和聚醚的相容性不好,酯化实际操作困难,伴随酯化的不断进行,水分不断逸出,也易出现相分离现象。 典型合成工艺:以烷氧基胺H2N(BO)—R 为反应物与聚授酸接技出(BO 代表氧化烯基团,n 为整数,R为C1~C4 烷基),利用聚羧酸在烷氧基胺中的可溶性,使酷亚胺化进行得比较彻底。反应时,胺反应物加量一般为—COOH 摩尔数的10%~20%。先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高于150Co,反应1.5~3h,然后降温到100%~130%,加入催化剂反应1.5~3h即可得所需产品. (三)原位聚合与接枝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聚合后功能化法的缺点。以聚醚作为羧酸类不饱和单体的反应介质。反应集聚合与酯化于一体,避免了聚羧酸与聚醚相容性不好的问题。 典型制备工艺:将丙烯酸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的混合液逐步滴加到装有相对分子质量2000 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60Co下反应45min后,升温到120Co在N2保护下不断除去水分(约50min),加入催化剂升温到165Co,反应1h,进一步接枝得到成品。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但主链一般也只能选择含—COOH基团的单体,否则很难接技,且这种接枝反应是个可逆平衡反应,反应前体系中已有大量的水存在,其接枝度不会很高且难以控制。这种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缺点是分子设计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