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辽沈是有其他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兵力对比:当时华野在打济南战役,中野刚刚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中原战场上国民党部队与解放军接近2:1的,而且解放军的1还是分散在多个战场,因此中原地区不具备战略决战的基础。而西北野战军实力更弱,在战略上实际上只能负担牵制、消耗胡宗南部的任务。而相对而言,东北野战军占据了哈尔滨,在兵力、后勤上是四大野战军最强的,与国民党军比例大致是强于1:1。而且东野当时拥有炮纵、铁路兵等均有战略意义的兵种,也占据了铁路,因此对被分割在城市里的国民党部队更具备机动作战而消灭其有生力量的基础。辽沈战役开始前,东北野战军有达十二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一个铁道兵纵队,还有十五个独立师,共七十万人。而国民党军在东北约50万人,被分割在长春、锦州、沈阳,仅占据东北约3%的地区。
东北剿总司令应该是卫立煌,杜聿明离开东北以后,应该在陈诚主政东北期间才建立东北剿总的。杜聿明接受东北的主要任务是接收苏军撤离的城市,同时夺取东北民主联军所占领的城市,而并不是接受装备。对于国民党军,接受日军装备基本没有意义,因为他们是美式装备,不兼容~
陈诚没有担任过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也只是担任副司令。
关于林彪:由于四平战役的失利,实际上林彪是不愿意进攻重兵防守的沈阳、锦州而倾向于进攻已经围困了一段时间长春,但是长春没有打下来才接受围沈阳长春、打锦州同时也城市外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但是他当时还是担心在山海关的傅作义部北上,因此要求华北野战军配合牵制傅作义部才开始辽沈战役。
严格而言,国民党军输掉辽沈首先是输在战略上。在1948年春夏,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形势已经非常不利,当时包括美国军事顾问团以及李宗仁等都主张放弃东北,将东北部队入关以形成对解放军的优势兵力。但由于当时蒋介石刚刚赢得“大选”,在政治上考虑继续取得美国援助,因此不愿意出现被“赶出东北”的局面;而军事上,如果放弃东北,长春的十万守军势必覆没,蒋介石面临将失去军心士气。即使东北的五十万部队能撤入关内,虽然可以加强华北、华东的兵力,但是东北解放军就会全力入关,首当其冲就是华北国民党部队将无法抵抗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因此,固守而利用沈阳、长春牵制东北解放军,是最理想的办法。因此,蒋最终做出了坚守沈阳、锦州、长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