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姓郑的皇帝吗?

2024-12-23 03:01: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没有姓朕的皇帝,但郑姓出过几位宰相,如郑愔、郑珣瑜、郑余庆、郑注、郑朗等。

1、郑愔

郑愔(?- 710)唐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

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

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

2、郑珣瑜

郑珣瑜(738年—805年),字元伯,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唐代宰相。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养母。

代宗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清静惠下,颇有政绩。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顺宗立,以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忧愤而卧家七日不出。罢为吏部尚书,数月病卒,谥号文献。

3、郑余庆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4、郑注

郑注(?—835年),本姓鱼,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唐代大臣。

冒姓郑氏,时称“鱼郑”。出身微贱,诡谲狡险,以医术游历江湖,得宠于襄阳节度使李愬,结交监军王守澄。

元和十五年(820),郑注进入京师,狐假虎威,交结朝臣,官至昭义节度副使,权势熏灼。

太和八年(834年)九月,唐文宗身患风疾,不能讲话。郑注治疗后,病情好转,颇有成效。从此深得圣眷,如鱼得水,利用欺诈手段,巩固宠信,加拜太仆卿,兼御史大夫。

太和九年(835年),迁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力劝唐文宗册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以分散王守澄权力。协助唐文宗处死王守澄后,出任凤翔节度使,并与李训秘商,以图一举消灭宦官势力。

甘露之变发生,亲率五百亲兵赶赴京城。不久,听闻李训败死,仓皇逃返凤翔。不久,为监军张仲清和押牙李叔和设宴所杀,尸体送往京师,枭首兴安门。

5、郑朗

郑朗(?一856)唐宰相。字有融,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郑珣瑜次子,郑覃弟。穆宗长庆元年(821)登进士甲科,入迁右拾遗。

开成中,擢起居郎,累迁谏议大夫,为侍讲学士。会昌初,任给事中,出为华州刺史,迁定州刺史,入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出为鄂岳浙西观察使,进义武、宣武二节度使。

后入朝历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复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迁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大中十年(856),因病辞职,官终太子少师,卒赠司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姓

回答2:

历史上没有姓郑的皇帝,郑姓历史名人有郑玄、郑道昭、郑珣瑜、郑谷、郑成功。

1、郑玄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

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2、郑道昭

郑道昭7岁随父兄入平城,11岁与兄郑懿,以博士子弟身份人中书学,26岁娶孝文帝宠臣李冲之女为妻。郑道昭在北魏孝文帝时,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太和十九年(495年)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君臣联句作歌,传为佳话。宣武帝初,迁秘书监,因从弟郑思和事株连,出为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

后复入为秘书监。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文恭。在任光州刺史期间,“政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

3、郑珣瑜

郑珣瑜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由于父亲早亡,郑珣瑜幼年的家庭生活非常艰难。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他在家一边耕田,一边发奋读书,还要孝敬奉养母亲。功夫不负有心人,郑珣瑜学有所成,步入了仕途。

为官之后,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而且直言善谏,是有名的清廉大臣。唐代宗大历年间,代宗命他主持文科高第科举考试,并授予他大理评事一职。

他曾经在京城任吏部侍郎,后来到故乡河南任职,做了河南尹。他为人正直,不论在哪里为官,都懂得体恤民情,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后又升迁为门下侍郎,并很快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李诵即位,起用王叔文为首辅宰相,总揽大权,郑珣瑜和王叔文的政见不同。

一气之下,回到家乡郑州,闭门不出。被罢为吏部尚书,数月后,郑珣瑜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尚书左仆射,赐谥“文献”。

4、郑谷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字守愚,唐末著名诗人。郑谷7岁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父史,开成中(公元838年左右)为永州刺史。

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及冠,应进士举,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奔西蜀。

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897)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

又曾经写过鹧鸪诗,广为流传,很出名,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官至都官郎中。天复三年(903)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

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5、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回答3:

有的。在国外,有泰国吞武里帝国,开国皇帝就是郑信大帝,直到现在泰国人民还在纪念他。此外,还有越南的宾龙国国王和郑阮争霸的郑氏家族,以及马六甲首任甲必丹(首领)郑芳扬,算是土皇帝了。在中国,则有囊括云贵的大长和国,有三代皇帝,这是真正有称帝的。此外,还有台湾的明郑政权。

回答4:

没有的

回答5:

绝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