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将选士大权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归到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
中央集权制的大趋势.提高了封建官吏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科举考试,士子获得了参政的机会,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统治权力再分配的问题,相应地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便于笼络人心,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有助于封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者极为重视科举制的原因所在.
2.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科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_定的内容,分级进行考试,不同
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一种选
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这对以后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科举考试重视考生的学
识和才干,而不是出身和门第,容许平民子弟参加.进士科考试重在考诗赋和时务策,这比单纯
地要求背诵经典,较有利于检验人的才能.与同时期的世界各国相比,以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
吏的中国科举制,远远地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西方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逐步推行文官考
核制
科举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科举制从隋唐到宋朝
期间,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就日趋明显,最终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而被社会所淘汰.科举制的消极作用表现为:
第一,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一切教学活动
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完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学校
生徒离散,校舍陈旧,学业荒芜,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
冲击作用.
第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尽管科举制有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表面看起来似乎是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考试也很公正客观,但实际上能否录取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况
且命题和评分的标准也不尽一致.
第三,科举束缚思想.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著作以及华丽的
诗赋,考试的方法迫使人以死记硬背为主.学校教学的安排又是围绕着科举制来进行的,结果
便导致了学校教育中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