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困惑,那些众所周知的说法,代名词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EyeOpener今日话题,4个有故事的名称典故。为什么叫肥皂剧?
肥皂剧(Soap Opera)是美国人的一大发明,它是一种以家庭和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广播或电视连续剧。那么它为什么叫“肥皂剧”呢?那是因为在最初以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赞助这种节目的大多是生产肥皂和洗衣粉的公司,这些公司在演播节目时常常插入自己的肥皂和洗衣粉广告。
广播肥皂剧最早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初,播出时间一般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每集都在剧情的某个紧要关头中断,以吸引听众第二天继续收听。
上世纪50年代,电视肥皂剧占了上风,每集从早先的15分钟延长到半小时,每天有几百万美国人收看。肥皂剧的故事可以没完没了地讲下去,有些肥皂剧的演播历史长达二三十年!典型的肥皂剧大多是些多愁善感的情节剧,也有人称之为“搓板伤心剧”(washboard weeper),大概是因为观众大多是在家洗衣烧饭的家庭主妇吧,而这些家庭主妇又特别爱流泪。肥皂剧的内容多半是关于一个生活在小镇上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婚姻和爱情、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虽然也有恶人,但结尾大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例如《总医院》,这部连续剧从上世纪60年代开播,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剧中的卢克和劳拉是家喻户晓的“超级情侣”,他们的马拉松热恋历经种种磨难,终于在1981年有了幸福的结局。
到了上世纪70和80年代,肥皂剧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更加直接地涉及堕胎、吸毒、酗酒、艾滋病、家庭暴力、犯罪等社会问题。角色的范围从原先的中产阶级白人扩大到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例如,在70年代,《年轻人和坐卧不宁的人》把焦点集中于少男少女中的性问题;在1986年,该剧又成为第一部直接涉及艾滋病问题的肥皂剧。《我所有的孩子》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及同性恋的问题。有些特别成功的电视肥皂剧还在晚上黄金时段播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肥皂剧的题材更加五花八门。如《当地球旋转时》这部在上世纪50年代开播的超长连续剧,到了上世纪90年代,该剧把焦点转向安乐死等社会伦理问题。再如90年代末出现的“少女肥皂剧”(teeny bopera)《斗鬼英雄巴菲》,讲的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少女勇斗吸血鬼的故事,以超现实的方式展现女性的力量。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肥皂剧有:《大胆的和美丽的》(1987年开播)、《年轻人和坐卧不宁的人》(1973年开播)、《我所有的孩子》(1970年开播)、《只活一次》(1968年开播)、《岁月》(1965年开播)、《另一个世界》(1964年开播)、《总医院》(1963年开播)、《当地球旋转时》(1956年开播)、《寻找明天》(1951年开播)等等。肥皂剧(Soap Opera)是美国人的一大发明,它是一种以家庭和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广播或电视连续剧。那么它为什么叫“肥皂剧”呢?那是因为在最初以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赞助这种节目的大多是生产肥皂和洗衣粉的公司,这些公司在演播节目时常常插入自己的肥皂和洗衣粉广告。
广播肥皂剧最早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初,播出时间一般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每集都在剧情的某个紧要关头中断,以吸引听众第二天继续收听。
上世纪50年代,电视肥皂剧占了上风,每集从早先的15分钟延长到半小时,每天有几百万美国人收看。肥皂剧的故事可以没完没了地讲下去,有些肥皂剧的演播历史长达二三十年!典型的肥皂剧大多是些多愁善感的情节剧,也有人称之为“搓板伤心剧”(washboard weeper),大概是因为观众大多是在家洗衣烧饭的家庭主妇吧,而这些家庭主妇又特别爱流泪。肥皂剧的内容多半是关于一个生活在小镇上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婚姻和爱情、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虽然也有恶人,但结尾大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例如《总医院》,这部连续剧从上世纪60年代开播,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剧中的卢克和劳拉是家喻户晓的“超级情侣”,他们的马拉松热恋历经种种磨难,终于在1981年有了幸福的结局。
到了上世纪70和80年代,肥皂剧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更加直接地涉及堕胎、吸毒、酗酒、艾滋病、家庭暴力、犯罪等社会问题。角色的范围从原先的中产阶级白人扩大到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例如,在70年代,《年轻人和坐卧不宁的人》把焦点集中于少男少女中的性问题;在1986年,该剧又成为第一部直接涉及艾滋病问题的肥皂剧。《我所有的孩子》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及同性恋的问题。有些特别成功的电视肥皂剧还在晚上黄金时段播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肥皂剧的题材更加五花八门。如《当地球旋转时》这部在上世纪50年代开播的超长连续剧,到了上世纪90年代,该剧把焦点转向安乐死等社会伦理问题。再如90年代末出现的“少女肥皂剧”(teeny bopera)《斗鬼英雄巴菲》,讲的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少女勇斗吸血鬼的故事,以超现实的方式展现女性的力量。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肥皂剧有:《大胆的和美丽的》(1987年开播)、《年轻人和坐卧不宁的人》(1973年开播)、《我所有的孩子》(1970年开播)、《只活一次》(1968年开播)、《岁月》(1965年开播)、《另一个世界》(1964年开播)、《总医院》(1963年开播)、《当地球旋转时》(1956年开播)、《寻找明天》(1951年开播)等等。
肥皂剧一词起源于早期的欧美电视,原因是在晚间 ,电
肥皂剧
视台会播放一些搞笑的短片 ,没有深度 ,只求一笑,在这些短片里经常会夹杂着一些肥皂的广告。久而久之大家都以肥皂剧来称呼这些短片。再接下来, 短片不断的拍摄 , 形成连续剧的形式 ,肥皂剧大体和以前的含义差不多 , 但是主要的意思比较贬义,含有无聊 拖遢的意思。肥皂剧的起源其实和宝洁公司有关。在20世纪30年代,收听广播节目是当时的时髦事。而广播节目中常常会播放宝洁公司的肥皂广告,因此美国人就转而把那时候的节目称为肥皂剧。[1]
英国有社会学学者指出,肥皂剧有明显的助长人类不良习惯的倾向。表面上看,与新闻和纪录片相比,肥皂剧确实缺少具有时效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量,它包含的与社
会技术进步和文化进步有关的东西也不多,不像纪录片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新闻评论节目那样针砭时弊。除此之外,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
气。摄制技术上几乎没有其它的特别之处:缺少大幅移动镜头(衡量高质量商业节目的标准),没有费时费事的场面调度与安排。有些早期的肥皂剧,从摄制和表演
水平的角度看,甚至是质量低劣的。批评者指责通俗文化的品质低劣,制片人都是商业化的俗人,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
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电视虫”(couch potato)
日间剧
以
18-48岁的家庭主妇为受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其结构在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是星期一是呈现部和再现部;每一集中都是几条叙事线
路并存,在一周中由一个悬念引向一个动人的高潮,在星期五以至少一个情节线中的危机点收尾。如果一个困境解决了,那么另一个困境必须制造出来。”——《加
大对比度》《Days Of Our Life》就是其一。[2]
晚间剧
在
结构上与日间相似,但却在晚间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成就了晚间肥皂剧的是那部驰名世界的《Dallas》,讲述了石油富豪爱文一家内部外部的恩
怨情仇,以后的《Dynasty》(《豪门恩怨》)和《Falcon
Crest》(《鹰冠庄园》)等都是其仿制品。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 严格上讲他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
(sitcom),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往往可以独立成章, 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而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 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3]
即使像《欲望都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
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3]
肥皂剧在西方社会被学术界和舆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低级的电视节目,是社会层次和
《十字路口》剧照
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群体的一种简易消遣形式。
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3]
如英国早期的肥皂剧《十字路口》(crossroad),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事实上,如果品味文化的美学标准及其评论内容根深到只能由少数人所享有, 那这种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也无非是 “曲高和寡”,难以达到电视在消费时代的社会功能要求。[3]
对比中国社会的电视剧文化,西方肥皂剧有其独特的界定与自身特点。广义上看,
欲望城市剧照(18张)
英美等国都将所有剧种分为三大类:soap opera (肥皂剧),sitcom(情境喜剧)和TV drama (电视剧)。
国内许多人认为国内风靡一时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剧的范畴,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严格上讲它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
(sitcom), 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密,往往可以独立成章,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而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 “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即使像《欲望都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
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肥皂剧(soap opera)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汇,又称泡沫剧。
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因最初播放期间经常夹杂肥皂广告而得名。
一般称晚八点档的电视剧为肥皂剧,例如超长韩剧,现多指以家庭生活和爱情为主的电视剧。
肥皂剧的特点:
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 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
即使像《欲望都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肥皂剧(soap opera) 源于西方,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啰里啰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通常各集之间故事都有关联,剧情很“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是 “开放式结局”。
“肥皂剧”:某些国家称一种投资较少、题材轻松的电视连续剧。肥皂剧多以家庭和日常生活为题材。起初还包括广播连续剧。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