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的特征与利弊
[摘要]: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这个载体下催生的新语体,随着载体的发展与使用人群的特质,网络语言大有进军传统语界的架势。本文从网络语言的一些例子中浅谈其特征,并从一定的现象中简单分析其利与弊。
[关键词]:网络 语言 网络语言 网民
网络进入中国虽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它的发展势头却相当惊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令人应接不暇的网络语言现象在网络上、生活中纷纷亮相。在网上,人的语言行为与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网语”的出现也是必然。这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语言与时俱进的佐证。其实,仔细分析便可发现,相当一部分网络语言来源于传统语言,彼此之间有着很多关联的东西,单纯说网络语言低级、庸俗是不正确的。尽管其中不乏糟粕与渣滓,可简洁、生动、鲜活更是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试想,若“网语”真那么面目可憎,它也不可能在众多网民中生存、发展、繁衍。网络语言和我们传统的语言相比,其实就是新事物,新事物总是伴随着非议而出现的,网络语言本身并无褒贬之分。
据调查统计,网民中35岁以下的占82.2%,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3%,其次是大专(27.4%)和本科(27.1%),由此可见,网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年轻而有知识的一代,他们具备了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他们年轻活泼,勇于创新,更易接受新事物,也更具有个性和反叛精神,这些文化心理决定了网民们在他们特有的交流空间中对交流语言的创新,网民们用自己的“新语言”显示着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的不同。
种种的环境与契机造就了网络语言的丰富的特征
一、创新性
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束缚,使作者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往往构思巧妙、语出惊人。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
二、简便性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简洁。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如字母词:GG(哥哥)、MM(妹妹)、PMP(拍马屁);88(拜拜)、9494(就是就是)。这些都是用最简洁“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三、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如:“:-)”表示笑脸、“:-(”表示不幸、“>:-(”表示狂怒;有些网络词语借用动物名称,使得网上好象是到了动物世界,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幽默。
四、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五、不确定性(不规范性)
不要试图去清晰完整、并用确凿的语言解释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由于并没有一定的规范,加之很多网民喜欢运用属于自己的“网络语言”,在“进化”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使用人群往往对某些网络语言带有自己的理解,很多词汇还处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状态。如“菜鸟”这个词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活动不熟悉不了解、涉入尚潜的人;“K”这个字母原有骂人、扁人的意思,但用在游戏的聊天中也有了让别人动作快点的意思;再如“晕”与“汗”可以说是“网语”中流行指数最高的两个字,但它们意义上的区别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有时它们可以互换,但有时又不能。这个特征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学校或老师不允许网络语言进入学生写作的重要原因,除了不符合传统语言规范的同时,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
同时,网络语言中有很多变异的语法现象,构词造句有很大的随意性。
例如语序的变异,很多句型受到了英语语序的干扰,出现很多倒装句,比较经典的如“郁闷呀我现在”,“什么什么呀你”,“我都急哭了快”。有的倒装甚至还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句式,如:“……先”,“你走先”,“……都”,“难过死了都”。再如词性的变异,名词直接作动词或者形容词,如“他很阳光”,“你这个人反映很慢,你要耐心我了”等等。
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