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热处理技术要求有哪些?

2024-11-27 09:23:5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通用热处理技术要求有: (1)热处理零件用的金属材料,须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规定,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行热处理。如需规定热处理后零件硬度的测试部位,应在图纸中注明。 (2)热处理零件的外观要求 ①毛坯件不允许有裂纹、折叠、疏松、渣孔等影响热处理质量的缺陷; ②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不允许有裂纹、铁屑、碰伤等缺陷; ③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过渡处需加工成圆角或倒角,不允许采用夹角过渡; ④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凡须淬火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12.5;表面淬火前,其淬火部位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6.3,氮化零件氮化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 ⑤待热处理的工件在热处理之后需要机械加工的,必须留有合理的加工余量。 (3)表面淬火回火、渗碳、碳氮共渗及渗氮热处理件的预备热处理 ①便面淬火回火工件,必须做正火或调质处理; ②需要氮化处理的工件,正火或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的粒状索氏体,重要件调质后,表层5mm内不允许有块状铁素体组织;一般件调质后,表层5mm内游离铁素体组织不大于5%; ③表面处理的工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尖角、毛刺、氧化等。 (4)脱碳、变形与返工 ①脱碳层:对退火、正火工件应该小于单面余量的2/3,调质应该小于单面余量的1/3; ②淬火回火轴类工件在全长上径向跳动变形量不应小于所留余量的1/2; ③热处理后零件变形允许矫正,但矫正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④热处理后的零件,如果性能不合格,允许重新进行热处理。 (5)热处理技术要求得主要内容 ①调质零件:一般零件规定调质后的硬度(HB),重要零件规定调质后的机械性能指标。 ②淬火零件:整件淬火零件规定硬度,局部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和硬度。 ③表面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硬度(必要时规定硬化层深度) ④渗碳零件:整体渗碳零件规定渗碳层深度、热处理后表面硬度。

回答2:

2.1 本规程适用于现场组焊的各类球罐整体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工作和各类分段组对容器的局部热处理工作。
2.2 本规程列述了燃油法内热式整体热处理工艺、燃气法整体热处理工艺、电加热整体热处理工艺以及焊接过程中的预热、后热和局部热处理的基本工艺要求。本规程中各类热处理工艺及要求均为通用工艺文件及要求,如与图纸及专用热处理工艺要求相抵触时,应按后者执行。 3 编制依据
3.1 《钢制压力容器》 GB150-1998 3.2 《钢制球形储罐》 GB12337-98
3.3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4-98 3.4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5 其它有关标准及文献 4 热处理目的
4.1 残余应力的消除,稳定容器的几何尺寸,改变焊缝的冶金性质。 4.2 减少硬化组织,提高金属的韧性和抗应力腐蚀的能力。
4.3 进一步进行焊后消氢,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预防滞后破坏和提高耐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 5 预热和后热处理
5.1 预热温度应根据钢种、板厚、产品结构钢性及焊接环境温度综合考虑决定。 5.2 环境温度是保证焊接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低合金钢,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对于碳钢,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凡常温下不要预热的焊件,一律

在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预热至15℃后才允许施焊。
5.3 预热方式采用电加热进行,坡口两侧预热范围应大于3倍板厚,且不得小于100mm,内外壁的温度均不得低于预热温度。
5.4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缝,施焊时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的下限值。 5.5 预热温度应按焊接工艺评定或焊接工艺规程执行,常用钢材的预热温度按下表选用
常用钢材的预热温度
钢 种 板厚(mm)
20R 16MnR 15MnVR
15MnVNR 07MnCrMoVR
20 / / / 75~125 75~100 25 / / 75~125 100~150 32 / 75~125 100~150 125~175 38 75~125 100~150 125~175 150~200 50
100~150
125~175
150~200
150~200
5.6 产品是否需要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及处理规范首先应符合图纸和设计规定,图纸无规定时可参考相应标准。 5.7 焊后立即进行后热处理的范围
5.7.1 厚度大于32mm,且材料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Mpa; 5.7.2 厚度大于38mm的低合金钢; 5.7.3 嵌入式接管与壳体的对接焊缝; 5.7.4 焊接工艺规程确定需要进行后热处理者。 5.8 后热处理应满足焊接工艺规程要求或按下列要求进行 5.8.1 后热温度:200~250℃ 5.8.2 后热时间:0.5~1h
5.9 预热和后热应均匀,其温度测量应在距焊缝中心50mm处对称测量,每条焊缝测量点数不应少于3对。
5.10 预热和后热宜在焊缝焊接侧的背面进行。 6 焊后整体热处理和局部热处理的范围
6.1 设计图样要求进行焊后整体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者 6.2 盛装液化石油气、液氨等具有应力腐蚀的容器
6.3 名义厚度大于34mm(当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名义厚度大于38mm)的碳素钢容器和07MnCrMoVR钢制容器
6.4 名义厚度大于30mm(当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名义厚度大于34mm)的

16MnR钢容器
6.5 名义厚度大于28mm(当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名义厚度大于32mm)的15MnVR 钢容器
6.6 任意厚度的其他低合金钢容器 6.7 常用钢材热处理温度
钢 号
热处理温度(℃)
20R 625±25 16MnR 625±25 15MnVR 570+25 570-20 15MnVNR 565±15 07MnCrMoVR
565±20
6.8 基本工艺参数
6.8.1 恒温时间:最少恒温时间按最厚壳板对接焊缝厚度的每25mm保持1h计算,且不应少于1h。
6.8.2 300℃以下自然升温,300℃以上升温速度≯50~80℃/h。 6.8.3 降温速度30~50℃/h,300℃以下自然冷却。
6.8.4 在300℃以上阶段,壳板表面上任意两测温点的温差不得大于130℃。 6.9 当图样有要求时按图样要求进行热处理参数选择。 7 热处理的前期准备
7.1 所有无损检测工作完毕,报告齐全,经审查合格。
7.2 球罐内外表面质量和焊后球罐几何尺寸须经三方联合检查格。 7.3 必须经质保体系、甲方、监检单位会签。 7.4 热处理前硬度已测定。
7.5 烟囱、保温、柱腿移动装置已安装完毕。
7.6 各操作系统已安装调试好,热电偶、记录仪等经校验并合格。 7.7 供电系统必须经全面检查,并同有关单位联系,确保60小时不停电。 7.8 必须掌握可靠的气象资料,确保50小时无雨方可进行热处理。
7.9 防风、雨棚已搭设好;脚手架、跳板已搭设好,绑扎牢固。跳板等与保温棉的间距不少于1000mm。 7.10 安全、消防设施全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