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信心,转变角色,积极开展工作 一、要树立信心 第一要有信心,有信心才有决心,才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农村工作,条件很艰苦,工作难度很大。如果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信心,我们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更不可能取得成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去改变现状。如果一开始就垂头丧气,肯定会一事无成。我们立志于当“村官”,这就体现了我们年轻人的朝气。这是人生一段崭新的历程,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转折。应当充满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其中。我们的信心,我认为来自下面两个方面。 首先,信心来自组织的关注。中央今年对大学生村官很重视给了很多优惠政策,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作出批示指出“此事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组织部长李源潮也多次吹风。中央的考虑主要有二:一是为了加强农村工作。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当前,农村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去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农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为了培育党的后备力量。我个人看来,这一点意义尤为重大。技术人才的缺乏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调节,而党政人才的缺乏只能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培养。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很多同志都在基层甚至是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过。现任正省级以上干部,有近70%在农村工作过。但目前情况不容乐观。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就越少。同时,在县乡基层,由于受编制等因素制约,进入机关的大学生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党政干部队伍结构,损害党的事业。中央把大学生选派到农村工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作为党政干部的接班人来培养的。合同期满后,考公务员有优惠政策,还可以通过选举担任政府副职直接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可以这么说,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我们都是省、市、县、乡急需的人才。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是密切关注我们的,会定期进行考核,了解动态,掌握情况,随时准备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平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信心来自事业的召唤。学过经济学的同学都知道,物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同样的一滴水,在沙漠和在海边,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人才来说,其价值也是取决于社会对他的需要程度。越是稀缺,越有价值。同样一个大学生,到了沿海地区可能算不了什么,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相继毕业,企业为大学生开出的待遇已经越来越低;而到了一些暂时落后的地方则大不一样,虽然生活条件暂时差一点,但会得到组织和人们的重视,施展才华就有了平台。而且,就目前的农村而言,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大学生进入农村,应该是大有可为的。有四点理由,1、集约农业正在形成。我国长期以来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生产效率是不等的,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二元到一元的过程。随着城乡劳动力生产效率趋于相同,会出现越来越少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的现象。这一点已经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得到了验证。2、农村产权制度正在改革。去年以来,全省推进了林权体制改革,将山村的产权进一步明确到农民。同时,针对一些地方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的抛荒现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明确农民对土地的责权利。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土地产权流转的交易成本,鼓励土地向能人集中。过去,之所以不允许土地转,是担心一些农民失去土地后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中国历代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都是由于土地集中使大批农民失去生活保证,从而带来社会动荡引起的。但是,这种条件在当代中国已不存在。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50150万吨,人平1400多斤。2亿农民离开土地,中国完全可以承受,完全可以养活中国人。因此,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3、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但现在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匮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党员和村级干部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据农业部调查,当前全国共有5799.1万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0.6%,而且近六成农村人才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获得农业以外收入的技能型、经营型人才比重却很小很少。由于人才缺乏,一些地方搞产业开发、种植、养殖都无法实施,一些农民通过打工有了积蓄却不敢投资,担心没有技术失败可能性大。 总之,现在农村的现状是,一方面是农业发展急需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一方面是人才紧缺的现状,这就为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施展抱负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二、要转变角色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中,社会赋于人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好自己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融合。比如一个人既是丈夫又是领导者,如果他把领导者的身份带入家庭,在妻子面前以领导自居,就会带来大问题;而在下属面前,当然更不能以丈夫自居了。大学生到村任职,从学校到农村,面临新的环境和工作任务,首先要转变角色,真正从大学生转变为一个农村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那么哪些是我们需要转变的呢?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首先,树立正确的心态,用一颗平和而明亮的心立足并扎根农村。较城市而言,农村条件艰苦,缺少各种娱乐和硬件设施,再加之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到“村官”的精神落差,这都势必会对习惯的生活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从另一个侧面积极看待所面对的现实环境。我们要加快加强自身适应能力,尽快完成由一名校园学子到村民领路人的角色转换,静下心来想事,扑下身去做事,先做村民,后做“村官”,真正地融入到农村这个大家庭中。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想起这句话时,仿佛仍能听到伟人那饱含激情的铮铮之音穿过时空长廊在耳边回响。我们都风华正茂青春勃发,我们要善用这种资本,让如花的生命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灿烂绽放。
其次,学会做人与处世。有人说,人际关系是决定人生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人处世无方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为人处世真是一门学问。就拿农村工作来说,比如在一些执行国家政策的工作中要讲究方法,灵活处事,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封山禁牧工作是一项比较棘手的工作,大多数养羊户对政策持不解和反感态度,对乡镇政府、县政府工作人员抵触性很大,工作不好开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村官”,在养殖户和政府人员都在场时,要慎用言辞,让养殖户感觉到你是为他着想的,必要的时候还要让他觉得你是站在他那一边的,待到合适的时候,你亲自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换位思考地将利害关系讲明,要让他明白你是真心为他着想,不是在骗他更不是在害他,这样,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几句适当适时的话语就可以避免一个难解的矛盾甚至冲突发生。
再次,牢记一个根本任务,那就是引领村民增收致富。怎样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呢?我认为,第一,通过对农村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长久以来村干部、村民都形成了一种因循守旧、思想保守的习惯,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和创新打破这种沉滞的僵局,从精神和思想上增添他们的活力,帮他们树立起干事创业的信心。第二,结合当地实际,找准致富项目,拿我所在的村为例,该村山高坡广,水草繁茂,具备养牛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因此借着县委、县政府养牛给补助这个鼓励政策的东风,号召村民大力发展养牛业,使每户村民的年收入至少翻了一番。第三,在稳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宽致富渠道,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利用网络、媒体、人脉等各种渠道捕获各种新鲜的市场、政策信息,结合自己的经济、科技、管理等知识,为农村发展所用,以开放的姿态,鼓励各种外来资金进入农村,拓宽农村经济增长点。
最后,永葆学习之心。学习是一生的过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学习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广阔的概念,要改变书本学习的狭隘认识,向社会学习,向成功典型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失败的案例中汲取教训也是一种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两千年前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向一切优秀的人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自己,这是一种何等豪迈的学习态度!学习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能看到,但凡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会避讳自己的无知,没有一个不是竭尽所能地学习,因为人类认识的过程就是从无知到有知,惟有学习才是进步的阶梯。我们学习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站得也就越高,才能当好一个领路者,引导农民走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