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桂鱼到底是什么鱼?

2024-12-22 18:43: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海桂鱼其实就是鳜鱼,别称鳌花鱼、桂鱼。

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1. 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2. 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

3. 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鳜鱼

回答2:

海桂鱼其实就是鳜鱼,别称鳌花鱼、桂鱼。

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生活习性

鳜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水体中,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不喜欢作长距离的徊游和迁移,不喜群居。生活的适宜水温15~32℃。

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鳜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在25~35℃之间则无明显变化,达到水温35℃时,鳜鱼的生长也未见明显减慢。

这与一般的鱼类与水温关系的研究结果,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当水温超过最适水温时,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反而会下降不相一致,这说明鳜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可能会更广。

鳜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终生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仔幼鱼阶段即食其他鱼苗,200毫米时主要捕食鲂鲛鳌、似等小型鱼类和虾类,也食蝌蚪和小蛙;250毫米以上时主要摄食鲤、鲫等鱼类。冬季停止摄食,春夏秋季捕食旺盛般多在夜间捕食。

回答3:

海桂鱼其实就是鳜鱼,别称鳌花鱼、桂鱼。

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形态特征:

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胸鳍15~16;腹鳍Ⅰ-5。

侧线鳞120~140。鳃耙7~8。幽门盲囊142~420。

体长为体高2.2~3.长为尾柄高1.0~~1.2倍。1倍,为头长2.3~3.0倍。头长为吻长3.2~3.7倍,为眼径5.7~7.1倍,为眼间隔6.6~7.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1.2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鳜鱼

回答4:

  海桂鱼,就是指鳜鱼。
  鳜鱼又叫鳌花鱼,肉食性,有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回答5:

“松鼠桂鱼”是姑苏菜肴中的代表作,在海内外久享盛誉。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来。 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桂鱼”。 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季鱼,应是鲫鱼。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时的。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古代的“松鼠鱼”是在炸后加“油、酱油烧”成的,今天则在炸好后直接将制好的卤汁浇上去的。此外,今天的“松鼠鱼”在造型上更为逼真,其味酸甜可口,这些都是古代的“松鼠鱼”所难以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