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依靠疫苗进行特异性免疫,辅助发酵中药微生态制剂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一定要选用活菌制剂。
养殖户在注意自身卫生问题的同时从动物下手 ,首先提高动物的免疫抗病能力,减少病毒的感染几率,禽类动物使用禽温康能有效减少禽类感染病毒的几率,提高禽类抵抗力,猪使用清瘟猪肽也能起到很好的抗病毒效果。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不仅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
预防
结合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和现有研究发现,目前认为,携带病毒的禽类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减少和控制禽类,尤其是家禽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急需加快推动传统家禽养殖和流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从散养方式向集中规模化养殖、宰杀处理和科学运输的转变,提高家禽和家畜的养殖、流通生物安全水平,从而减少人群的活禽或病死禽暴露机会。同时,要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和培养个人呼吸道卫生和预防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加工烹饪食物等。需特别加强人感染禽流感高危人群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卫生防护。
同时,要做好动物和人的流感的监测。及时发现动物感染或发病疫情,以及环境中病毒循环的状态,尽早的采取动物免疫、扑杀、休市等消灭传染源、阻断病毒禽间传播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禽流感病人,及时、有效、合理地实施病例隔离和诊治。做好疾病的流行病调查和病毒学监测,不断增进对禽流感的科学认识,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和病毒变异,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和应对措施。
在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还要认真开展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
近两年,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使养殖户产生盲目恐慌心理,有的对正在生产高峰期的家禽提前屠宰,造成很大损失。多数准备更新鸡群的饲养户更是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补栏,有的干脆改行。更有甚者,连禽产品也不敢消费,达到了“谈禽色变”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其实,禽流感只是家禽的一种传染病,和其他人畜共患病一样,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做到科学饲养、严格消毒、按程序进行防疫,是可以预防的。基本概念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三种。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使染病禽在短时间内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有时可高达100%。易感动物禽流感不仅是鸡,其他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如鸡、火鸡、珍珠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