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所以致灾因素和灾种就比较多,例如:(1)我国大陆地处中纬度,东濒太平洋,西为世界地势 最高的青藏高原,海陆大气系统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大气 中极地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的消长,季风的影响,太平洋环流 海温的巨变及厄尔尼诺现象对大气环流和风暴源的作用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大气形势,加之大陆区多变而剧烈的地势起 伏,植被覆盖率低,地下放热放气的影响等,都是造成我国 气象与海洋灾害众多的因素。 (2)我国是强烈宏大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一喜马 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地形变化复杂,所以这里是世界上地震与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我国生态环境多样,具有多种病、虫、鼠、草害滋生和繁衍的条件。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和经济密度区在地理分布上又很不平衡,全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55%的国民经济收入分布在气象灾 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震和平原地质灾害严重的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所以灾害的损失程度就较大。
3.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实力较弱,对灾害的防御能力和承受能力均较低,灾后重建恢复速度也较慢。 以上原因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很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但是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科学进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改变我国在减灾方面的落后局面。
3.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从西向东,大体以贺兰山一龙门山一横断山和大兴安岭 一太行山一武夷山一十万大山为界分三大区。西区是高原山地,地壳变动强烈,地震、冻融、雪灾、冻害、雹灾、泥石 流、沙漠化、旱灾、森林灾害较为严重;中区是高原、平原 的过渡带,以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旱灾、洪水、雹灾 和森林灾害为主;东区则是我国海洋与海岸带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旱灾、涝灾、洪水、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其中某些地带也是强震易发生地带。
从北向南,阴山一天山、秦岭一昆仑山、南岭一喜马拉 雅山等巨大的山系横贯我国大陆。沿这些山系,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森林灾害严重。从北向南我国纵贯寒带、温 带和热带,气象条件复杂,山系两侧诸大江河流域气象灾害 严重,所以这些地带是我国洪水、旱、涝、平原地质灾害、 土壤沙化和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地带,由于中国东部地壳南北的差异较大,所以地震活动差别也很大,华北和东南 沿海是强震区。
以上诸区、带中,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均可进一步分出 若干亚区或亚带。由于它们的空间分布直接或间接地受气候 带、地质构造、山系、水系方向的控制,所以亦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为东西、南北、北东、北西向,有时交织一起形成网状分布。
4. 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闩然灾害为地震、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地震是最严重的灾害,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日地区发生的7.3级强烈地震即为一例。地震发生在人烟稠密、工业发达地区,虽经我国地震工作部门对这次地震作了预报,当地采取了有力 的防灾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地震所造成的人身伤亡。但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这次地震所出现的沙上液化区,其面积就达3千平方公里,沙土液化造成河岸滑坡、桥梁破坏、排灌站倾斜以及地下管道弯曲等许多严重灾害。其中下辽河油田与农田的破坏比较突出。
中国东北地区其他自然灾害最突出的是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所发生的森林火灾,这次火灾所造成的过火面积为 101万公顷,森林损失为70万公顷,合林木3000万立方米 以上,受灾人数5.6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不含林木损失)。
除上述灾害外,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地尚有旱涝、夏季冷害、冰霜等气象灾害和恶性杂草的危害。
5. 中国华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华北地区主要有洪涝、干旱、地震、盐碱和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
黄河流域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黄河洪水泥砂每年的堆积量十分惊人,河床平均每年以1厘米多的速度淤积抬升,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黄河是我国历史上水患最多的大河,解放前2000余年决口竞达1500余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拨巨款对黄河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所以40多年未发牛决堤洪水,但下游的"悬河"终究是一大隐患。
此外海河、淮河也是历史上多次发生水患的流域。如, 1975年8 月的河南特大暴雨,造成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水,受灾农田 1700万亩,经济损失达60亿元,粮食损失达几十亿斤。有 人估计如果一旦发生22000秒立方米的洪水,淮河就有决口的可能,这就将直接威胁到下游城镇和整个黄淮海平原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亿多亩耕地和2亿多人口,经济损失 将会远远大于100亿元。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和灾情最重的干旱中心。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6.5%,受灾面积则 占50.5%。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占全国干旱粮食损失 的32.l%。 此外,华北平原又是多地震地区。如: 1679年9月2 日三河一平谷8级地震、 1830年6月12日邯郸南的7.5级 地震、 1937年8月1日山东菏泽的7级地震以及1966年3 月22日河北邢台7.2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 7.8级地震和1976年7月28日河北滦县7.l级地震等等, 都是破坏性地震,给华北平原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带 来了巨大的损失。 水旱迭发,自然带来土地盐碱化和多种类的农林病虫害。
6. 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我国西北地区以广大的西北黄土高原区和风沙干旱区为特色,黄土高原区灾害类型很多,如旱灾、水土流失、暴 雨、滑坡、地裂缝、病虫,鼠害及地震等等。平均2至3年 就有一次较大旱灾发生,水土流失所形成的土壤侵蚀量可达 10000一20000吨/平方公里。西安城内地裂缝的再生与发 展,不断破坏城市建设。西北地区滑坡很多,灾害严重的大滑坡有: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龙羊峡于1943年发生的大滑坡,滑坡体达2.7亿立方米,顷刻之间土体滑移2.6公里,堵断黄河,死亡213人,毁耕地1000亩。 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临夏的洒勒山大滑坡,滑体6000万立方米,掩埋了3个村庄,死亡237人。另外,宝成铁路沿线在暴雨季节也是经常发生滑坡的地区。
黄土高原区也是多地震区,从宁夏的石咀山、银川到中宁、中卫,直到海原、天水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的北段。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大震,强烈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造成山崩地裂,河流雍塞,交通中断,房屋倒塌,景象十分凄惨。在这次地震中死亡了24万余人。
另外,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等也是强震发育区,历史震害十分严重。西北地区干旱、风沙等灾害 也是十分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运输和农、林、草原的开发。 此外,冬春季高原冷雪害也十分突出。
7. 中国华东地区有那些主要的自然灾害?
华东地区主要的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及风暴潮、 地震及海啸等。现分述如下:
(1)洪涝:华东大部分地区多涝,其中东部沿海、淮河 流域平均2~3年就发生1次洪涝灾害。例如1954年江淮流域特大洪水, 30万平方公里严重受灾, 4755万亩农田被淹, 1888万人陷入困境,11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200亿元。又如1980年洪涝,安徽、江苏、浙江稻谷产量减少近 40亿公斤。
(2)干旱:黄淮平原是全国干旱最重的地区之一,近30 年来受旱25--30次,其中重旱8--10次,每年受旱70天;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来发生夏旱25次、秋旱8次,每年 受旱30天。
(3)台风及风暴潮:台风登陆以台湾、福建居多,而且 60%为强台风, 1988年7号台风在浙江登陆, 41县受灾。 房屋倒塌2万间,淹没农田320万亩,死亡160余人,刮断 电线杆4万根,直接损失11亿元。台风有时造成严重的风 暴潮。东南沿海解放后发生严重的风暴潮31次,死人万记,其中 象山县纵深10公里一片汪洋,淹农田11万亩,毁房7万 问,死亡4000余人。
(4)地震及海啸:台湾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地区, 1900 --1973年发生8级地震2次,7--9级地震31次,多发生 在台湾岛东部及其以东海域。 1781年台湾海峡地震海啸造 成严重伤亡。山东东部、福建沿海地震活动也比较强烈,历史上曾分别发生8。5级和8级大震。长江下游地区地震活动 中等,在黄海海域和长江下游西侧发生过若干6级左右的地 震。此外,长江下游地区的冻害经常使越冬小麦、油菜、柑 橘、茶树遭受重大损失;黄淮平原的盐碱化、黄河与淮河的 滩地及人海口滩涂共1600万亩蝗虫适生区,都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除此之外,一些大城市的地面下沉与海面的上升问题也日益构成威胁。
1、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台风特别多,还有就是因为靠近海洋,再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大,向西北遇冷空气就会下鱼,而且是暖锋,时间又特别长,所以就会造成洪涝灾害。
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较低,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