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
2、当奥氏体过冷到低于珠光体转变温度和高于马氏体转变温度之间的温区时,将发生由切变相变与短程扩散相配合的转变,其转变产物叫贝氏体或贝茵体。
3、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
4、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一起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号“P”表示。碳素钢中珠光体组织的平均碳含量约为0.77% 。
5、索氏体指的是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7232标准)。
6、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氏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氏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氏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光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索氏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氏体
1、奥氏体:为单一的面心立方结构,碳及合金元素溶解是面心晶格(γ铁)的孔隙之中,其奥氏体转变温度或存在温度与合金成份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出现的奥氏体不锈钢。特点:硬度低,易变形。
2、贝氏体:应该说是碳在低温体心立方结构铁(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于在组织转变过程中碳及合金元素存在短程扩散,饱和度比M体要小,晶格常数比也小很多。此组织由美国Bain先生发现,所以叫贝氏体。特点:韧性明显高于M,硬度但低于M,性能比较稳定。
3、马氏体:碳在低温体心立方结构铁(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形成温度在Ms点以下,主要是存在孪晶结构而不是位错,中脊表现的特别明显。
由于转变过程中没有碳及合金元素的扩散,所以其晶格为畸变状态,虽然说是立方结构,但晶格常数不同,不论是组织还是性能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只有通过高温回火,逐渐达到稳定。特点:硬度高,不稳定。
4、珠光体是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同时析出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是铁碳合金中最基本的五种组织之一。代号为P。得名具有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珠光体组织呈指纹状,其中白色的基底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黑色的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界面)。
5、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7232标准)。
6、屈氏体: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扩展资料
珠光体是片状的铁素体十片状的渗碳体的机械混合成的片层状组织,是自过冷奥氏体进行的扩散型转变,其形成温度在A1~550℃。随着温度的降低,则铁素体和渗碳体片的厚度变薄,则依次形成珠光体(P)、索氏体(S)和托氏体(T)等,珠光体的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
索氏体体居中,形成温度在650~600℃;托氏体的片层较细(薄),形成温度在600~550℃。从三者的形成温度和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的厚薄可知,随着片层的间距的减小,则组织的强度提高,硬度增加,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因此可适应和满足其不同的机械加工、工作环境等需要。
获得索氏体的方法有:淬火钢在500~600℃下进行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渗碳体呈颗粒状);用正火的方法,即加热到临界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采用等温的方法,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投入600~670℃的盐浴中等温分解,可得到片状索氏体(渗碳体呈片状)。
而托氏体为一种弥散度高的组织,既可通过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也可采用淬火+中温回火获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氏体
百度百科——贝氏体
百度百科——马氏体
百度百科——索氏体
百度百科——珠光体
百度百科——屈氏体
1、奥氏体:为单一的面心立方结构,碳及合金元素溶解是面心晶格(γ铁)的孔隙之中,其奥氏体转变温度或存在温度与合金成份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出现的奥氏体不锈钢。特点:硬度低,易变形。
2、贝氏体:应该说是碳在低温体心立方结构铁(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于在组织转变过程中碳及合金元素存在短程扩散,饱和度比M体要小,晶格常数比也小很多。此组织由美国Bain先生发现,所以叫贝氏体。特点:韧性明显高于M,硬度但低于M,性能比较稳定。
3、马氏体:碳在低温体心立方结构铁(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形成温度在Ms点以下,主要是存在孪晶结构而不是位错,中脊表现的特别明显。由于转变过程中没有碳及合金元素的扩散,所以其晶格为畸变状态,虽然说是立方结构,但晶格常数不同,不论是组织还是性能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只有通过高温回火,逐渐达到稳定。特点:硬度高,不稳定。
4、珠光体是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同时析出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是铁碳合金中最基本的五种组织之一。代号为P。得名具有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珠光体组织呈指纹状,其中白色的基底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黑色的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界面)。
5、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7232标准)。
6、屈氏体: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三种组织,奥氏体与M、B很容易区分,但M和B区分主要是观察针的分布情况和中脊内结构,是很困难的,有的资料标明组织的含量,实际是不能应用到检验和生产过程中。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莱氏体-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其实找一本大学里的教材很容易找到定义的,比如金属工艺学,材料工艺学等
请参考: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OUyaaRUtbHa-oK2OTYlHcLo6RMUhevQeW_MqvpTMeoXcY_BtMs83wsFy-3GBRkIoav8-EK4qSi2yyEXD-CDZwCU-3279YjRrv5sQBxRtk2u
奥氏体:为单一的面心立方结构,碳及合金元素溶解是面心晶格(γ铁)的孔隙之中,其奥氏体转变温度或存在温度与合金成份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出现的奥氏体不锈钢。特点:硬度低,易变形。
马氏体:碳在低温体心立方结构铁(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形成温度在Ms点以下,主要是存在孪晶结构而不是位错,中脊表现的特别明显。由于转变过程中没有碳及合金元素的扩散,所以其晶格为畸变状态,虽然说是立方结构,但晶格常数不同,不论是组织还是性能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只有通过高温回火,逐渐达到稳定。特点:硬度高,不稳定。
贝氏体:应该说是碳在低温体心立方结构铁(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于在组织转变过程中碳及合金元素存在短程扩散,饱和度比M体要小,晶格常数比也小很多。此组织由美国Bain先生发现,所以叫贝氏体。特点:韧性明显高于M,硬度但低于M,性能比较稳定。
三种组织,奥氏体与M、B很容易区分,但M和B区分主要是观察针的分布情况和中脊内结构,是很困难的,有的资料标明组织的含量,实际是不能应用到检验和生产过程中。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莱氏体-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其实找一本大学里的教材很容易找到定义的,比如金属工艺学,材料工艺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