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经,1936年出生,河南汝阳人。24岁就到明清档案部工作
了,并且一直从事明清档案T作,到他退休时,已在中国第一历史档
案馆T作了37年,他所从事的一直是明清档案这一块工作。秦先生
所积累的明清档案知识无几入能及,他本人也被称为清史专家。秦先
生在T作时就有很多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如《论乾隆帝治理宫廷的
功绩》、《想有作为的光绪》等。而他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独撰、主编
了《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御笔诏令说清史》、《清代文书档案图鉴》
等,还有本文要介绍的《明清档案学》。
《明清档案学》是秦先生在退休后,用十几年的时间研究明清档
案的积淀写就的力作。2005年于学苑出版社出版。秦国经先生将近
四十年的档案1二作经验和长年累月积累的学识,都融进了这部57万
字的巨著——《明清档案学》。
拿到该书时,实在为该书的厚度惊叹,觉得这么厚的一本书,读
完就得耗费很多精力吧,更何况是编写这部巨著!因此,不得不对秦
国经先生感到钦佩。
一、全书内容和结构梗概
该书分七编,一共三十四章。第一编主要是历史背景,为后文的
出场做引导,像论文的序言。第二编和第三编是对各馆所藏明清档案
的介绍,让我们对明清档案的现状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主要有中国第
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辽宁档案馆、吉林档案馆、四
Jlib案馆、山东档案馆等几十个档案保管机构所保存的明清档案以
及民间的契约、谱牒等档案,还对国外留存的明清档案进行了介绍,从
而展现了现存于世的2000多万件明清档案的全貌。第四编是按照档
案的内容,分专题对明清档案进行介绍,有政务总类、宫廷皇族、职官
吏役、军务、政法、民族事务、中外关系等十八类档案。第五、六、七编
则是对明清档案业务丁作上的介绍,主要包括明清档案的开发和管
理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和工作思路告诉读者这些明清档案在编排
上的内部联系,这就便利了我们进行明清档案的检索和查阅。
章节之间的结构安排,我们会发现每一编根据需要会有所不同。
第一编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先明朝后清朝;第二、三编则按档案馆进
行排序,先第一历史档案馆,然后是台湾和海外,然后是各省档案馆;
第四编则更显示了其中的逻辑,作者将不同的内容进行了排序,总体
来说是先政治,接着是文化,最后是经济,而政治当中又从皇族到宫
廷,到官场,最后到百姓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五、六、七编里则
按照档案管理和整到顺序的先后来排序了。该书的编排有很强的逻
辑眭,像极了一篇行文紧凑的文章,步步相扣,紧紧相连。浑然一体。
二、多功能性质品读
《明清档案学》是一部拥有高尚灵魂的书。它的内容并不是单一
的某一方面的,而是正如学界的评价:“既是研究明清档案、档案丁:作
和明清档案事业的一部学术著作,同时也是检索利用明清档案的一
部工具书。”…n,包罗了明清档案的万象。正是它的这些丰富的内容,
使得该书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如下:
1.史著功能:档案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介绍。在书的开始,作者安
排了第一编的《明清王朝的国家机关与文书档案制度》,在该编当中,
作者简要介绍了明清王朝的国家机构的设立及其改革,并重点介绍
了这两个王朝的文书档案制度。例如作者在介绍明朝政治制度和国
家机构的时候介绍了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内阁,立“三司”等等措
施。而介绍两朝的文书档案制度则是更加直接地为我们了解明清档
案服务了。介绍机构变更和文书档案制度将现今保存的明清档案形
成、流传、归档、保管的整个过程像历史重现一样展现在我I'II艮前,对
我们了解明清档案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当然,作者的这些介绍也
意外地收到了另一个效果,即向读者展示了明清两朝的机构和文书
档案制度发展史.让本书也拥有了“史著”的一个身份。而且,作者在
介绍每一个馆藏档案的时候,还会对档案形成机构进行介绍,如在介
绍清朝的内阁档案的时候,就对内阁这个机构的设立、职责、发展等
做了简要的论述。同时,该书还有大量的史料分析、论述等,这也是它
拥有“史著”性质的原因之一。如在第四编当中,对明清档案分类研究
和论述的时候,作者基本对每一个类别的档案都做了一定的背景介
绍。如在介绍政务总类的档案时,将清朝每一个皇帝都进行了介绍。
这无疑对我们了解清朝皇帝和历史是有很大帮助的。
2.全宗指南:各馆明清档案保管情况介绍。当开始介绍各明清档
案时,作者采用了分馆介绍的办法。先是保管最为丰富的中国第一历
史档案馆,接着是我国各地和国外所藏的明清档案的介绍。在介绍每
一个馆藏的档案的时候,作者都会对形成档案的机构和背景先做一
下简单的介绍,然后再对该类档案的收藏情况做一下介绍,最后再将
该馆是如何对这一类别的档案进行分类的予以说明,便于读者按图
索骥。可以说这部分的内容使得该书很像各个档案馆关于明清档案
的全宗介绍,因此,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全宗指南”的性质,读者可以
根据这个指南在档案馆找到相应的档案。
3.工具书:大量史料汇集。大量史料的汇集集中体现在第四编,
《明清档案分类与历史研究》。在这一篇当中,作者将档案像图书馆图
书分类般将明清档案按内容分类介绍。大类是政治、经济、文化三类,
每个大类里再分小类。例如政治里有政务总类、军务、政法等等。而且
十分值得赞扬的是在这一编的介绍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例子就
是档案的原文,例如一些关于光绪帝和慈禧的治病药方等。这让无缘
看到档案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点弥补。同时该书后面的很多附录也
再次说明了该书工具书的性质。本书一共有五个附录,每一个附录都
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工具书的价值。例如第一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所藏明清档案个全宗一览表》,这个表对我们了解第一历史档案馆的
明清档案分类自然意义不小,而第三个附录,《明清档案缩微品目
录》,则更是对我们利用这些档案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这些附录虽
少,但却都是精华,都十分实用,也为该书增色了不少。
4.丁作手册:明清档案工作方法介绍和指导。一部书能拥有上述
几个功能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但是该书却超过了这个“了不起”,它还
可以作为工作手册来被明清档案工作者借鉴。该书的最后i编,正是
对明清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无论是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
目鉴定、保管、修复等方面都十分有借鉴意义,这些应该都是作者四
十年来的工作经验的总结。还有作者关于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的方
法建议也是十分具有参考意义的,以及最后的关于明清档案的现代
化管理更是让我们接近了管理的新手段。所以说该书也具有工作手
册的功能是一点也不假的。
当然,一本书不管再怎么优秀,其中也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瑕疵
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其他的还有《电子档案
移交与接收办法》(档发[201217号)、《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DA/T42--2009)、《会计档案案卷格式}(DA/T39--2008)、《缩微胶片
数字化技术规范》(DA,r43—2009)、《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
上的技术规范}(DA/T44--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
(DA/T46--2009)、《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r47—
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48--2009)。但大多
数编写者对此认识不够,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
等,所编教材脱离实际,内容过时,这些新法规、新标准、新技术等不
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不能满足一线岗位对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的要求。部分教材内容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水平上。如《机
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已于2006年颁布多
年,但有的201 1年、2012出版的教材还在沿用1987年的相关规定。
另外,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文秘、行政管理、外语类等专业毕业生
主要去向是各类中小型企业,主要岗位包括文员、秘书、档案员、人事
薪酬专员、公关人员、行政助理、外贸经理助理、会计员、营销人员、客
户经理等。其中,有不少人要兼任会计。一z-+l-lLtk资格考试中的《财经
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等科目也涉及会计档案。这也要
求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应当与时俱进,适当增加或充实会计档案
方面内容。目前,绝大多数教材还没有涉及此类内容。
2编写体例不合适。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出版的高职高专档案管
理教材,绝大多数没有突破传统的编写路子,编写体例还是传统的理
论说教风格居多。即使是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材,也没有真正
过渡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体系上来,与现今高职高专
院校的教改、课改、校企结合、培养操作性人才的整体目标不相符。
当前,按照“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思路编写的高职高专档案
管理教材,不少还不是真正的项目式教材。这些教材不外乎是将原来
的,而这本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书名与内容有些出入。
本书的书名是“明清档案学”,可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明清档案
的介绍、历史研究和管理,并没有介绍明清档案学这个学科,甚至连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等等都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书却用了这个
名字,稍有不妥。若将书名改为《明清档案研究和管理)II更贴近书的
内容。(2)体例安排上也有一些瑕疵。这主要是第四编中的第五章,关
于明清档案价值和作用的探讨。如果将其移到第六编关于明清档案
的开发和利用的开头,似乎能更合理。当然,瑕不掩瑜,尽管这本书存
在一定的缺陷,但和其贡献相比,这些缺陷则微不足道了。最后要感
谢秦国经先生为我们带来一部如此精彩的书,它将引领我们走近明
清档案,了解更多的那些被尘封的故事。
望采纳
“历史学研究”上有没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