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怎么提出来的?

2024-12-13 14:55:2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孤立主义是指美国外交史上芦差长期存在的一种政策主张和思潮。它起源于美国 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20世纪初,孤立主义势力一度削弱,但在30年代又重新抬头并达到高峰,即所谓"传统孤立主义"或"老孤立主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又出现了和"传统孤立主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新孤立主义"。概括而言,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实际上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思潮的泛滥以及由此在外交政策中采取所谓"中立"立场,其结果不仅危害了和平,而且也损害了美国的自身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终于使美国外交政策上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彻底破产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形成于建国和哗携初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美国力主奉行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旨在避免美国陷入欧洲事物,使当时处于弱势地位的美国在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孤立主义并不是闭关自守的防御性政策,美国试图通过这一政策稳定国内环境,集中精力进行本国经唤伏济建设,进而发展对外贸易,扩大领土,增强国家实力。事实上,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从来都不是与外界的完全隔离。1796年9月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宣布退出政坛时发表的《告别词》中阐述了孤立主义原则:“我们对待国外重大行为的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商务关系的同时,应尽可能少与他们发生政治上的牵连。”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经济和政治上实行着完全不同的政策。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仍面临着诸多来自外部的威胁,欧洲各强国又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这个新兴的独立国家,美国在国力上也不足以与列强分庭抗礼。当时美国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国内政治,加强经济建设。而为了防止欧洲大国实力的变化和与此带来的冲突对美国发展的破坏,华盛顿反对把美国的“命运同欧洲的任何一个部分交织在一起,以致使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的野心、冲突、利益、情绪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中去”。因此,孤立主义在政治上主张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这美国赢得了30年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经济上完全不同于政治上的自我封闭,主张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扩大商业贸易,美国通过在拉丁美洲实施的“门罗主义”和对中国的门户开放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其对外贸易。同时,孤立主义带来的和平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国移民,极大补充了美国的劳动力资源,使美国的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而其利用欧洲战争发展的中立贸易,维护和推动了商业资本的发展,使美国的经济稳步而快速地向现代化迈进,一战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可以说孤立主义成功的经济策略为美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并对美国以后的领土扩张,增强国力提供了条件。孤立主义在外交上进行的是大陆扩张政策。独立之初,美国对欧洲各国采取孤立政策的同时, 巧妙利用欧洲各国的矛盾,实施了其扩张领土计划,1803年美国用极小的代价获取了整个路易斯安那,一下子把美国版图扩大了一倍。至美国如今的版图完全形成时,它已经是建国初期的10倍。美国领土的迅速扩张,逐步打破了欧洲势力对它的包围,为美国走上超级强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总之,孤立主义是建国初期的美国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形势下,一种成功与明智的选择,它为新生的美国赢得了发展时间,扩展了空间,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答2: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在20年代开始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当时的孤立主义趋势还导致了严格的关税制度的引入,这被认为是后来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诱乱御森因。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倾向于盟国,并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完全放弃了这项国策。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拆缓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哗亩生深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孤立主义已被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取代。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国内问题成堆,部分人中孤立主义情绪又有抬头。 孤立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单边主义。在历史上,这一主张要求避免对其他国家承担长期的政治义务,以保持美国外交政策上的绝对的“选择自由”。孤立主义者认为,单边主义是一种在对外关系上的独立政策,它使美国避免受制于其他强国,从而能在任何时候都按美国自身利益行事。从这一主张出发,孤立主义者担心卷入欧洲争端会使美国陷入与英法等欧洲强国事实上的结盟,从而难以保持美国在行动上的完全自由。而在亚洲,情况则不同。在那里,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足以制约美国,使它背离单边主义的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单边主义表现为反对罗斯福政府同英国、法国结盟的政策。孤立主义者反对卷入欧洲战争,认为战争意味着同英法事实上的结盟,从而引起实质性的长期的卷入欧洲事务。与此相反,30年代的孤立主义者认为,一场亚洲战争是同日本作战。由于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强国,因此即使卷入战争,美国也完全可以独立行事而不致使它的战时或战后的政策受制于强大的盟国。用30年代孤立主义代表人物、共和党参议员塔夫脱的话来说,“卷入太平洋战争并非像卷入欧洲战争那样危险”。
  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虽然20世纪下半叶多边主义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依然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