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里的材料介绍了唐代洛阳的南市的情况。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史料优先,结合课本知识。
然后,看四个选项。
①商品经济繁荣——这个肯定没有问题,材料里的【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②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 ——这也是可以跟课本知识结合的,并且材料里也是有说到的【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市”是只能出现在“坊”的特定位置的;
③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这也是在材料中可以得到体现的:【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就是说,“市”的营业活动不分昼夜。唐初的时候,市的营业时间是受到限制的,到了傍晚左右,就会击鼓,以此来宣告市的营业活动的中介。但是后来,这个情况是有所改变的。你提出,是宋朝的时候“市”突破了时间的界限——没错,但是,教科书上的精准的表述是【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宋代的市是更有特色的;而且,教科书上也说到了,唐代有【夜市】,并且比较繁荣。所以,无论是依据材料还是依据教科书,这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④政府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我觉得这一点反而是没有在材料中得到具体体现的,是属于要结合课本知识才能推出的。因为抑商政策是古代的主流政策,所以唐代对于商业的管理肯定是重视的。
所以 ,这四个选项都是对的。
选C。用排除法。
长安崇仁坊是居住区,却“一街辐辏,遂倾两市”,可见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两市的限制。所以②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就出来了。
至于你困惑的市坊界限被打破的时间应该是宋朝,而非唐朝,可以这么解释,题干中描写的内容是唐朝后期的现象,国家实力下降,自然控制力下降,再加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突破市坊界限的需求,所以在某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普遍现象。而宋朝市坊界限打破已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教材当中叙述宋朝出现了市坊界限被打破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要理解教材,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很好的阅读题干内容,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活学活用。
是124-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