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李贺诗歌艺术的异同

2024-12-30 07:27: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基调:李白的高昂热烈与李贺的低沉抑郁

  时代、个人境遇的不同,造成了李白与李贺浪漫主义诗歌基调的巨大反差。诗人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歌手。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一定的文学艺术总是一定社会存在即政治经济等等的反映。无论谁也不能离开特定的时代而凭空创造。

  李白的一生,大多数处在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这一时期,唐帝国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人民创造精神也有所发扬。同时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又潜伏着各种危机。国家的强大,鼓舞着李白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李白出身于富商家庭,经济宽裕;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行动自由而少拘束;壮年诗名大盛,为世人共同赏识赞誉,玄宗因命供奉翰林。所以,李白一生自视甚高,具有豪爽开朗、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也是形成他高昂、热烈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由来。

  而李贺一生则在中唐的贞元元和年间度过,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军阀割据,民生凋蔽的黑暗社会现实,李贺为之愤怒、焦灼、绝望。加上自己家境贫寒、遭际坎坷、疾病缠身,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李贺消沉忧愁、孤愤凄惋、奇崛幽冷的所谓“长吉体”诗风。
  二、想象:李白的神奇夸张与李贺的特异奇诡

  李白和李贺的诗歌都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李白诗歌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匠心,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拓起伏的感情。如《蜀道难》一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古木、枯松作夸张的点缀,其间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歌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而对家乡壮丽河山的热爱自豪则洋溢其中。
  又如《庐山谣》写李白在庐山顶上望大江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再看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之第二段叙述作者的变幻多端、五彩缤纷的梦境。从时间上来讲,开头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清晨,接着便是“迷花倚石忽已瞑”的黄昏;从气候讲,本来是旭日东升,后来却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种时间、气候的变化,和人的心情是一致的。而当人的心情由流连山水的喜悦转为忧郁悲凉之时,神仙世界突兀出现在眼前仙人们披着彩虹乘风驾云,以虎鼓瑟,以鸾驾车,纷纷而来参加盛会。这样的场面多么辉煌,多么壮观。李白描写的是想象中的神仙世界,而实际上却曲折反映了作者在长安三年的生活印象。

  李贺诗歌则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 “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又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
  李贺诗往往创设神秘阴森的氛围,瑰诡凄冷的意境,从而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如《将进酒》诗的前面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摈纷绚烂,有声有色,给人极强的敏悟。美酒佳看,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死的悲哀,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秋来》中,诗人深感韶华易逝,想到呕心苦吟无人赏识,只有同病相怜的古诗人魂魄来相吊慰,有幽明同悲,千古一慨之意。运思凄苦,意境幽艳,强化了作品的奇诡冷艳之美。

  三、抒情:李白仙的浪漫和李贺鬼的幽丽
  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因而产生的参与政治,改变现实,建功立业的热烈的理想追求,这在二李诗歌中都有强烈的表现。

  如李白写的云阳役夫夏日下拖船之苦的《丁都护歌》,写田家劳作之苦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充满对劳动人民劳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也通过一位老采玉工人的血泪控诉,揭露了为统治阶级创造财富的采玉工人的悲惨状况。相比之下,李贺的诗歌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反映更为深沉。饥寒交迫,命悬一线,血泪风雨,悬崖碧潭,生死愁恨,把幽冷的环境和艰难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样细致的写法是李白所缺乏的。

  在抒写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方面,李白的诗歌多用古风,洋洋数十句上百行,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扶风豪士歌》、《上李邕》。而李贺这方面的诗歌多为短章,如马诗二十三首和南园十三首,篇幅短小,构思精巧。相比之下,李白的诗歌显得大胆热烈、奔放不羁。

  李白的道家思想使他写下了许多反映其求仙学道生活的诗篇,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独特性格,常常是借这类诗歌表现出来的。他往往把自己叛逆不羁性格同雄伟奇险的高山大川及虚无缥缈的天仙神灵相糅合,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诗歌境界。应当说明的是,李白慕仙学道,为的是解脱人生的烦恼忧扰,追求神仙的那种超脱现实的绝对自由,效仿道家藐视权贵、遗世独立的精神,而并不是想真的去深山老林修炼隐居或寻找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关心也使得他无法超脱现实。如《古风第十九(西上莲花山)》明显带着《离骚》的痕迹,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想到了安史之乱中的苦难故国。自安史之乱后,李白的诗歌中更多地体现出他对时局的关心,虽然偶尔还流露一些隐居和求仙学道的思想,但作品的基调毕竟深沉、现实多了。所以,李白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一千多年来,他被人们称为“谪仙”、“诗仙”,固然与他超脱、傲世的性格有关,与他写了许多富有仙气的诗篇有关,也是他作为一个人民诗人所应有的荣誉。

  同李白的作品遭遇相反,李贺的作品却屡屡引起纷争,毁誉不一。有人嫉恨他,咒骂他,排挤他;有人却敬重他,赞誉他,效仿他。这些毁誉不一的观点都牵涉到李贺的那些以描写鬼神怪异的神怪诗。这一类作品数量不算多,大约十来首。这些诗歌写到战场、坟墓、鬼魂、怪异等等,“鬼才”、“诗鬼”的称号和“牛鬼蛇神”诗的评语,都是由此而来。但只要细加分析,李贺的“以鬼入诗”其实也不能简单地以“怪诞恐怖”之类的话来概括,而是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的。有的是借古讽今,如《铜仙人辞汉歌》写茂陵鬼迹和铜人下泪,讽刺唐代帝王求仙,寄托兴亡之感。有的揭露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如《老夫采玉歌》以鬼心写贫苦采玉工人世代怨恨。《南山田中行》中有“鬼灯如漆点松花”,用鬼火来渲染气氛,描绘农村破败景象。《绿章封事》中有“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用鬼魂写穷苦读书人默默死去的痛苦。有的借以抒怀,发不遇之忧愤,如《秋来》写道:“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用鬼影鬼声鬼物寄托忧愤,哀怨孤激之思见于字里行间,为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穷苦终生的读书人发出激越的不平之鸣。有的可能是一种爱情的寄托,如《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写得轻灵缥缈,与屈原的《山鬼》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注意的是有两首写得阴森怪诞的《神弦》《神弦曲》,骨子里却是揭露女巫骗术,反对封建迷信的。他写降神的过程“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百年老鹗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将鬼神降临和动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气氛阴森恐怖,很有鬼气。最后却不无幽默地下个结论“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原来一切都是空的假的,不过是女巫们在装神弄鬼而已。

  可以看出,李贺的写鬼入诗正如李白的以仙入诗一样,都包含着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仅仅是外在表现不同而已。不能离开诗人的感情世界去看李白的仙气或者李贺的鬼气,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高下,而应该深入地分析他们的作品,来进一步领会把握两位诗人的不同想象方式、构思方法、语言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具有独创性的诗歌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