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nt you!”“32是一个神奇的数字”……突然之间,因为这个叫《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异军崛起,这两句话开始流行,也正是因为这个节目令今年夏天的电视荧屏“复苏”了。超高的收视率以及超高的人气,在一连串飘红的数字和电视上呈现出来的完美画面背后,却还有着许多你在电视上看不到的细节。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档当下最火的电视节目,以至于像新浪这样的网站都可以因为预告它几点首播而获得数百万的点击率。本期娱乐周刊,我们为你解读《中国好声音》。
火线·将选秀拉回了正道
如果把2005年那届具有领导意义的《超级女声》算做开始,那中国的选秀风潮到2012年正好走过了7年,其状况也正好应了“七年之痒”这个说法。
2011年,中国的选秀节目从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形式和娱乐圈的人才孵化基地,蜕变成了一个毒舌、炒作、绯闻、矫情、虚假盛行的温床,不单被监管部门严厉批评,也流失了观众和收视率。随着2011年《快乐女声》被广电总局喊停、《中国达人秀》引来各种质疑等等事件后,选秀节目可以说走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2012年,各家卫视新一年度的选秀活动,不约而同地以回归“声音”为立足点,可以说正是面对这个十字路口的对策,其中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最为典型。
《中国好声音》是国外著名的选秀节目《The Voice》在中国的官方授权版本,这个节目以专业级的导师“盲听”为最大特色,以此来保证选秀只选好声音,而不受其他因素侵扰。“它讲究整体包装,比如拿着麦克风的手、红颜色的背景、片头以及所有的Logo及其位置都是要跟国外一模一样的。而且角度都需一样,正一点或斜一点都不行,这是他们要求的。”《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透露,“舞台可以结合国外的一些布置自己做,但乐队必须是现场演奏的。中国版完全承袭了这一特色,把选秀的意义重新落实到对于真正人才的选拔,又不乏娱乐性,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中国近几年偏离轨道的选秀思维拉回了正道。
火热·“盲选”制造充分悬念感
“盲选”是《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最大亮点之一。虽然这种形式在今年夏天被许多类似于《中国好声音》的山寨节目所模仿,然而却并不是每一个拥有“盲选”模式的节目都能制造出这种导师和学员之间的冲突感和节目张力,对此,《中国好声音》版权代理商IPCN总裁杨媛草解释,这就是节目版权模式的魅力。“不是一个环节的抄袭……这其中还包括很多,比如如何解读、运用一些原则,这都是学问。”
如第一期节目中,盲人学员张玉霞上台后,处在“盲选”状态的4位导师并不理解:为什么现场观众会在发出赞叹声之余,还给了学员更多关爱的掌声,直到导师按下了按钮才终于了解“但凡前期打过招呼、介绍过情况,都难以出现这样的效果”。节目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正是这种突如其来又顺理成章的状态,让整个节目显得自然而不刻意。
同时,《中国好声音》首期节目营造出来的流畅的节奏感,让人不由得在赞赏国外版权节目制作水准的同时,真实感受到国内原创节目模式的极度缺失。节目的制作精良,或许是成功的又一个原因。《中国好声音》请来了一支专给一线明星伴奏的乐队,由刘卓和零点乐队的王笑冬领衔,这支乐队不但要给所有学员伴奏,更重要的是,他们会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对每一首歌进行重新编曲。更令人惊艳的是,有着国内第一调音师之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音响师金少刚也加盟了该节目,录音师则是给王菲录专辑的李军。可以说《中国好声音》幕后阵容同样是花了血本的,因此其现场效果及电视呈现均是其他节目不能比拟的。
火爆·导师被选择极具颠覆性
请到了那英、刘欢之后,其实节目组就已经知道节目会成功了,但要保证节目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4位评委缺一不可。关于4个导师,国外版权方给出的要求是:要有两个是国内的一线大牌,一个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歌手,一个是选秀歌手。国内版唯一的改动就是把选秀歌手改成了杨坤,他属于有草根经历,经历过波折和坎坷才出道的。因为国内的选秀歌手在国内乐坛并不如英美选秀歌手那样有影响力。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团,也是其走红的一大原因。那英、刘欢、杨坤、庾澄庆能聚在一起不容易,节目组就对4个导师的人选给出了标准:第一,不需要“毒舌”评论;第二,不需要煽情。而4人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却好得出奇,杨坤一个劲儿地推销自己的32场演唱会成为首期“好声音”的亮点,“我今年一共有32场演唱会,我可以在你的家乡做一场表演”,“我今年一共有32场演唱会,你可以做我的表演嘉宾”,“我今年一共有32场演唱会,庾澄庆在台湾,他没时间”……对节目组来说,这是个意外收获,按计划,杨坤本是负责感性的,而刘欢是严肃沉默的“大哥大”,庾澄庆负责调侃搞笑,那英,她只要保持一贯的直率豪爽就行了。
导师被学员选择的形式,同样十分具有颠覆性,让导师相互争夺人才,还要等待被学员选择。这拉近了明星导师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看到了大牌明星的另一面。
《中国好声音》首期播出后,观众对4位导师的互动好评如潮:“首先他们都是巨星,也许因为这个缘故,他们在节目中显得特别有气场,特别自由;然后他们不毒舌,不乱说人坏话,感觉很善良;最后也许他们都不太做评委之类的工作,所以显得比较真诚,没有油掉。”
火力·评分制保证学员质量
除节目形式外,学员的好声音,也许才是节目最吸引人的因素。有媒体评论,如果把《中国好声音》里的任何一个学员单独拿出来,也许他们并非个个都具备惊为天人的嗓音条件和演唱实力,但他们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同一个节目中,却形成了一股强大无比的气场,让电视观众不禁赞叹,也将《中国好声音》严格地与其他的选秀节目区分开来。
首期的几个选手,不少人的表演都引起了观众热烈回应。比如清纯女生徐海星的一曲《自己》让原唱李玟都为之动容,称自己很喜欢这个女孩,希望未来能跟她合作。冯小刚赞徐海星:“这娃是去污粉,能洗掉心里的灰尘。”张玮的《high歌》让几个评委赞叹不已,没想到这种高亢的声音是一个男生唱出来的,歌里最高的音调“比帕瓦罗蒂还高”。在争抢这个选手时,那英称“要让你的声音更细腻”,杨坤则抗议“他已经够细腻了”。姚晨也在微博上大赞:“不火不行啊!”而台湾盲人歌女张玉霞那酷似邓丽君的美妙嗓音和平凡外形的惊人对比,让转过身来的评委们惊愕不已,也把节目的感人气氛推向高潮。
作为原版节目中的核心模式资源,《中国好声音》挑选学员的方式和手段一直尊重着版权公司的要求秘而不宣,但从媒体资料来看,节目在选人方面还是会通过一些网络推荐、音乐学院的甄选以及其他地面招募等报名方式来实现。
与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好声音》的候选人要录制一段视频,让审核小组进行打分。这个审核小组包括了版权方的代表,也涵盖了导演组、音乐制作的相关团队,打分的原则是共5分,其中3分是演唱分,一般而言必须拿到其中的2.5分才能入围;其他2分是故事分,也就是说这位学员的身上必须有故事,2分中至少也要拿到1.5分,二者相加,达到4分才能顺利入围最后的120名学员名单,可谓相当严格。如此一来,站在舞台上的学员每一个都有一个好嗓子,他们不俗的唱功也让节目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火势·用故事塑造个体
虽然节目的走红带来了赞美声,但节目播出后,无论是学员还是节目本身,都让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对于节目最大的争议也来自于选手的人生故事。农民出身、父亲去世、双眼失明、家庭条件不好……选手的这些经历让节目蒙上一层草根色彩,但不久之后就有人提出种种证据对这些学员的身份产生了质疑。对此,节目组和选手们都多次作出回应。好故事的背后确实来自节目组的有意安排。任何一个电视台的这种类型的节目,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设计和安排,尤其是台上一些比较动情的故事。虽然不会故意地去编造,但会跟要去做这件事的人说,你到时在台上讲一讲这件事,以这个经历和故事来打动评委。同时,可能也会去跟评委说,待会选手会讲这样一个故事,你要有这样的准备。这样做是因为怕场面会失控,比如选手讲完故事之后,评委一点反应都没有。
其实说白了,就像《非诚勿扰》一样,参与者的个人经历,也是节目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里展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本报记者 解非
借鉴别的地方的答案
有资金,再加之有市场,当然会火!我一般也抽时间过来看他们节目!
因为那里面的选手比起其他节目里的水品要高,能能带给观众更多好音乐。
因为中国无聊的人实在太多,太空虚了!!
因为声音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