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申请QQ号码那天开始到现在有多少天了,这就是Q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姨妈家的一次新年晚宴。
饭后一位客人唱了一首爱尔兰民歌
《奥赫里姆的姑娘》
,
勾起了妻子对昔日恋人的回忆。
她告诉丈夫这段往事,
让他心潮澎湃,
开始了一
次深刻的反思。
冬日的大雪贯穿了整个故事,
自始至终,如影随行。
本文着重分
析其中的三次雪景的多重象征意义,
即同时象征着爱尔兰民族、
死亡和再生。
另
外,
本文指出,
主人公对三次雪景的不同态度正是他对祖国爱尔兰的态度,
即从
厌恶到欣赏,
再到彻底接受。
在这样三次变化中,
主人公经历了精神上的死亡和
重生。
一
厌恶的态度下隐现着热爱的可能性
和乔伊斯其他小说一样,
故事仍然发生在爱尔兰。
小说开场地设在两位年迈的爱
尔兰妇女——主人公的姨妈家中。
而后,
当其他人谈笑着走开时,
“他则继续使
劲地蹭着脚。
”
(
P164
)
显然,
作者在这里有意要强调加布里埃尔拼命想摆脱雪
的痕迹。相反,他却十分在意自己的套鞋,
甚至还坚持让妻子也穿上:“只要
脚下有点湿,我(格雷塔)就得穿上套鞋。甚至今儿晚上,他(加布里埃尔)都
非得要我穿上”(
P167
)。
原因是“加布里埃尔说,欧洲大陆上人人都穿这东
西”
(
P167
)
至此,
他那么着迷于套鞋,
那么排斥大雪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套鞋是欧洲大陆的象征,
而大雪是爱尔兰的一部分。
他拼命地蹭雪,
也正是因为
他对政治上摆脱不了英国的统治,
宗教上摆脱不了天主教的影响,
文化上摆脱不
了复古自闭的倾向的祖国爱尔兰厌之入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噢,
跟
你实说了吧,
’加布里埃尔突然还嘴说,
‘我受够了自己的故土,
受够了!
’”
(
P176
)在他看来,爱尔兰似乎走到了死胡同,病入膏肓。生活枯燥乏味、虽生
犹生,
却无人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冲出樊笼,
寻找新的出路;
即使有这样的愿
望,
也常常是在行动的关键时刻屈服于怯懦和习惯,
回头做了精神瘫痪的牺牲品。
人人似乎都在寻求救赎,
结果或者在虚假中感到迷惑和幻灭,
或者在未知的可能
性面前怯而止步,重新与现状达成无奈的妥协,终是以失败告终(如《伊夫琳》
中的伊夫琳和《一朵流云》中的小钱德勒)。甚至连《死者》中祖父的马都只会
“围着塑像转起圈来”(
P194
),而不会向前驰骋。
知识分子的加布里埃尔有着天生的软弱和胆怯,
尽管也想要逃离爱尔兰,
却也无
计可施,
充其量也只是买些风靡欧洲的套鞋,
向反对爱尔兰
民族主义
的报纸匿名
投稿,
或者假期到欧洲大陆旅游罢了。
这时,
他只有徒劳地蹭雪来表示自己对爱
尔兰的不满。
二
雪景中的陶醉——从厌恶到欣赏
做为大学教授的加布里埃尔对于自己的高深文化,
沾沾自喜,
不厌其烦地引用布
郎宁等人的名言警句,
虽然他深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跟他是不同的。
他引用他
们听不懂的诗句,
只会叫人家笑话自己。
他们会认为他是在显摆自己受过高深教
育”(
P166
)。其实他从心底鄙视出场的这些人“用了很低俗的都柏林口音”
(
P170
)
;
“他的姨妈们只不过是两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
他又在乎什么呢?”
(
P178
)
。
他与整个屋子的人格格不入。
虽人在屋内,
他心早已被窗外的雪景所
吸引了。
“外面该有多么凉爽啊!
要是能独自到外面走走,
先沿着河边走,
然后
再穿过公园,
该是多么心旷神怡啊!
树枝上会覆满了积雪,
威灵顿纪念柱上的积
雪也会堆成一个白乎乎的雪帽子了。在那里要比在晚餐桌旁心旷神怡多少倍
啊!”(
P178
)
从这段文字看,
加布里埃尔似乎不那么厌恶雪了,
反而以欣赏的眼光来审视雪景。
他的态度发生的明显的转变。
其实,
此处对雪景的欣赏,
象征着他慢慢发现故国
的美丽,从厌恶到欣赏的过程。
实际上,
爱尔兰有个非常优秀的传统,
这些传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爱尔兰人
的生活中,
日神文化和酒神文化并行存在,
相得益彰。
象征日神文化的音乐反映
出爱尔兰人深沉的文化素养,
而象征酒神文化的酒则成了掩饰失意、
躲避责任的
好东西。
文章中有多处有关爱尔兰的民族音乐描写。
无论曾是唱诗班领唱的两位
姨妈还是男高音达西先生,无论是音乐教师玛丽
简的钢琴还是的歌曲《奥赫里
姆的姑娘》
。
上了年纪的朱莉娅姨妈“虽然唱得很快,
可是却连最细小的装饰音
都不曾漏掉。
”
(
P179
)
歌舞升平中透露着爱尔兰人的音乐素养和爱尔兰民族包
罗万象的音乐取向。
爱尔兰人的包容,
还表现于他们热衷于聚会。
十五篇小说中,
酒吧的热闹、
家庭
的小聚、
逢年过节时的歌舞盛宴——这似乎成了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社会生活不
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爱尔兰人好客热情的天性,
也在这些记录中展现在读者面前。
乔伊斯在给自己弟弟的信中,也曾多次谈到爱尔兰民族的包容与好客。《死者》
中,
作者不惜用一整段的笔墨来描述宴会的食物和饮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也十分
详细地记述加布里埃尔切鹅肉的情形。
他“切完了第一轮,
却没有给自己留一份,
接着又切了第二份。
”
(
P183
)
尽管两位姨妈“生活简朴,
却坚信吃好是很重要
的;什么都要吃最好的:牛肉脊肉要带菱形骨头的,茶叶要三先令一磅的,
啤
酒都要最好的瓶装的那种。”(
P163
)其实,布里埃尔
康罗伊的祝词也表现了
这个伟大的传统:
“女士们,
先生们,
我们中间那渐渐衰老的一代人,
或许有他
们的不足之处,
但是就我而言,
我认为他们的品质中确实有热情好客、
幽默风趣
和人道主义的方面。”(
178
)由此看来,他对爱尔兰的优缺点是十分清楚的。
对于这些的正确认识,是后文顿悟的前提。为结局的顿悟做了铺垫。
接着,
他演讲之前,
下意识地朝雪景望去:
“或许,
外面有人正站在码头的雪地
里,向上凝视着亮着灯光的窗户,聆听着华尔兹的音乐。那里的空气是纯净的。
在远处的公园里,
树上已经堆着厚重的雪。
威灵顿纪念柱戴个一顶亮亮闪闪的雪
帽,朝西映耀着十五亩的白色田野。”(
P187
)
三
雪景下的顿悟——死后的重生
除了象征爱尔兰,
雪还有另一层象征意义,
就是隐喻死亡。
既然题名为
《死者》
,
文中自然少不了死亡主题。
首先故事中的确出现了人物的死亡,
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
肉体的死者有两位姨妈的哥哥帕特、
加布里埃尔的母亲和祖父,
及格雷塔的
恋人米迦勒
富里,也包括的两位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姨妈。正如加布里埃尔
所说,
不久也“成为鬼影”
(
P207
);
精神上的死亡主要指加布里埃尔在这次雪
景中彻头彻尾的感悟。
前面说过,
雪是爱尔兰的象征。
这里加布里埃尔在雪中得
到了顿悟,
就表明他终于从心底接受了自己爱尔兰人的身份。
其次,
出场人物的
姓名也蕴涵着死亡的意义。
在爱尔兰神话中,
“米迦勒”是一个宣告死亡的天使
的名字。“莉莉”这个名字原本是百合花(
Lily
),在西方文化中,也蕴涵着死
亡。一开场,莉莉就蹦蹦跳跳地在屋子里,预示死神萦绕在整座房屋。再者,在
描写修士们的生活时,
棺材这个意象直接出现在行文中,
同时“最后的终结”一
词也点明了死亡。
还有,
尽管加布里埃尔说“不会留恋于过去”,
席间人们谈话
的内容都离不开逝去的人和事情,
比如:“三十年前”;“我过去常跟朱莉娅
说”;
“太久远的事”;
“已故的令人怀念的”。
此外,
与死亡和衰退有关的灰
色也数次出现。比如,诗人布朗宁
(Browning)
、布朗先生
(Mr. Browne)
、灰色
的桌布(
brown
pudding
),及焦黄的鹅肉(
a
brown
goose
)。而且,连续出现
的几个晚安,
也暗示了死亡前的告别。
另外,
结合整本小说集,
它出现在描写死
亡与瘫痪的系列终端,人们很自然地就把它的主题与全书的主题连接起来。
但是,
这里出现的这些死亡的意象并非为了写死亡,
而是为死亡后的重生做前奏
的。
作者乔伊斯别有用心地把故事安排到圣诞节前夜,
弥赛亚降生的日子。
这本
身就预示着此文的主题不在死亡,
在乎重生。
同时,
这顿圣诞节的晚宴也和最后
的晚餐相照应。
就雪本身而言,
除了和冬季一样,
是萧索冷清衰败死亡终结的化
身外,它还可以化作春水,滋润初生的嫩芽。所以雪既是死亡,也代表着重生。
弗雷泽在
《金枝》
中指出,
古人常把生命和四季联系在一起,
认为生命也是循环
往复的。
《死者》中的两位老迈的姨妈也可以看作是开篇《两姐妹》中两个姐妹
的形象。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重生必须历经痛彻心扉后才得实现。
加
布里埃尔渊博的学识和敏感的性格正是完成这个领悟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女仆莉
莉
“愤然而突兀的反驳仍然叫他有点心烦意乱。这给他投下了阴郁的感觉”
(
P165
)
。
在他不断闪动的金丝边眼睛中,
他似乎已经开始的初步的怀疑和否定
自己。
然后直率激进的
民族主义
分子艾弗斯小姐责问他为何对于祖国和母语冷漠
愤恨时,
他开始了第二次的觉醒。
她的顶撞让他“避开她的目光,
因为他已经看
出她脸上有不快的表情”(
P176
)。当他们一曲舞后,
“他竭力想要从心里赶
走跟艾弗斯小姐刚才发生的那件不愉快的小事”
(
P176
)
。
当她决定中途离开时,
“加布里埃尔自问,她会突然离开是不是因为他的缘故呢”(
P182
)。可是,让
他彻头彻尾获得顿悟的不是含沙射影的莉莉,
也不是盲目爱国的艾弗斯小姐,
而
是与他相濡以沫,共同生活几十年的妻子格雷塔。
刚一开篇,
作者就指出加布里埃尔对于妻子的欣赏和爱:
“而他的目光中又是赞
赏又是幸福,始终在她的衣服、脸庞,和美发之间徜徉。”(
P167
),而后又多
次强调他对妻子,
一个来自西爱尔兰的美丽、
纯朴、
善良的姑娘的珍爱。
“他觉
得又自豪又幸福,因为她属于他而幸福,因为她举止典雅而自豪”(
P200
)。这
里格雷塔和乔伊斯的妻子诺拉的形象极为相似。
诺拉年轻时也有一个英年早逝恋
人,
为此乔伊斯曾耿耿于怀。
根据这首歌谣的梗概,
作者似乎暗示着格雷塔类似
的遭遇。“或许她并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他。”(
P207
)
晚宴结束后,
加布里埃尔饶有兴致的打量着美丽的妻子——那张他题名为
《远处
的歌声》
的图画。
乔伊斯故意让其中最著名的高音歌唱家达西先生的喉咙恰恰因
感冒而沙哑了。
“因为距离,
因为歌者的嘶哑,
那嗓音听上去很是哀怨,
略微展
示出那小调的节奏,唱出凄切的歌词。”(
P196
)她听到那首歌的时候,“双颊
泛红,眼睛亮闪闪的”(
P197
)。于是加布里埃尔开始自作多情,误以为是她因
为他而动情。
“一股突发的快乐潮水从他心底迸发出来”
(
P197
)
,
甚至以为“或
者她的思绪一直在和他比翼双飞呢。
或许她已经感觉到了他心中冲动的欲望,
然
后顺从的心境就降临到她的身上了。
”
(
P203
)
他的双眼“幸福地闪亮着。
热血
在他的血管中涌动;各种思绪在他的头脑中激荡,骄傲,快乐,柔和,热情,英
勇。”(
P198
)“他们隐秘生活的点点滴滴像星星一样在他的记忆中灿烂地绽
放。”(
P199
)一向沉静的他也开始变得“快活”和“兴奋”了。
毫无疑问,
格雷塔确实是动了情。
然而她的样子却很疲惫,
柔弱的双肩好象因为
不堪重负而耷拉下来,
面容也看上去很严肃,
很疲倦,
三心二意。
在他的询问下,
格雷塔的回答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她是因为回想起了早年的恋人。
加布里埃尔
不由得一惊,
“一股模糊的怒气再次聚集在他心灵深处,
他的血脉中,
阴郁的欲
望之火愤怒地燃烧起来。
”
(
P204
)
他不甘心,
讥讽地询问那个有着一双“又大
又黑的眼睛”的他的工作时,
格雷塔干脆直截了当地摧毁了他的意图。
她简简单
单的一句
“他死了”把整部小说集带入了高潮。
格雷塔最后告诉他,那个米迦勒
富里是为了她死的,这让加布里埃尔完全陷入
了绝望。作为她的丈夫,“在她的生命中却是个蹩脚的角色。”(
P207
)他发现
她那么陌生,
“仿佛他和她从来不曾作为夫妻在一起生活过。
”(
P207
)
他的自
命不凡和高人一等的傲气全部瓦解了。
他自己的爱情因而变得苍白无力了,
他的
灵魂却受到了震撼。
他承认了真爱的存在,
承认了自身的不足,
甚至在渐渐袭来
的梦境中,
承认了去追随那未知世界的愿望。
他的宽容弥补了他先前的狭隘。
正
如极端的
民族主义
排斥任何外来影响一样,
他从前的清高其实是一种对民族特色
的绝对排斥。而现在他知道了,在爱尔兰西部的乡野中,有一个名叫米迦勒
富
里的年轻人,曾经用纯粹的爱尔兰民歌和充满激情的生命,演绎了真正的爱情。
他也知道并勇敢地承认了,对于这样的爱情,他无缘亲身感受。
作者运用了反讽,
也为加布里埃尔最后的顿悟作了准备。
这个重大的打击让他顿
时萌生了挫败感。
他再也不能以优越者自居了。
他才明白,
原来这么久的婚姻生
活之后,
那个他依然清清楚楚地活在她的记忆中,
“她一直在心里拿他和另一个
做着比较。自惭的感觉袭上了心头。”(
P205
)他终于意识到,他渊博的知识和
体面的工作在她眼中是远远比不上米迦勒
富里的。“他看清了,自己是一个滑
稽可笑的人物,
替姨妈们做不值钱的跑腿伙计,
紧张兮兮的,
好心肠,
多愁善感,
对着群俗人滔滔不绝,
把自己小丑般的欲望理想化,
在镜中他瞥到了一眼一个可
怜的蠢货,那就是他。”(
P205
)
他深刻反思自己,通过再次观望雪景,完成了人生的顿悟,心灵的旅程:
“窗玻璃上传来几声轻轻的敲打,
他朝窗户转过脸去。
又开始下雪了。
他困倦地
看着雪片
,
银白而灰暗的雪片,斜斜地落在路灯上。到了他动身西去的时候了。
是的,
报上说得对:
爱尔兰普遍都在降雪。
雪落在黑暗的中央平原上的所有地方,
雪落在不长树的小山上,雪轻柔地落在艾伦沼泽上,往西再走远一点
,
雪轻柔地
落入香农河奔腾着的黑色波涛中。雪也落在小山上那孤零零的墓地的每个角落
里,米迦勒
富里就埋葬在那里。雪厚厚地飘落在那些歪歪扭扭的十字架和墓碑
上,飘落在那小小墓门的尖栅栏上,飘落在荒凉的荆棘上。他的灵魂慢慢迷离
,
他倾听着雪隐隐地从宇宙洪荒中飘落而来,
隐隐地飘落,
像最后时刻的来临一样,
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P208
)
文末出现了这样一场凄凉唯美的雪景图。加布里埃尔意识到,米迦勒
富里的死
让他永远不可被超越。
“他说不想活了的时候的那双眼睛的样子,
就那么一直锁
在她心中”。
他的青春被死神定格在永恒,
如济慈笔下的“希腊古瓮”。
死去的
人因为曾有过真爱,也许还活着;而活着的人因为从不曾爱过,也许虽死犹生。
从这个层面上说,
“在激情勃发的光荣中勇敢地动身投入另一个世界中,
这强过
凄凉地随着岁月衰老枯萎。”因为只有死去的才是完美的,活着的都是失败者。
他感觉“自身正消融进了一个难以捉摸的灰色世界”,
自己的灵魂与死者的灵魂
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故事的结尾优美,祥和,充满象征意义,绕梁三日,不绝如缕。大雪覆盖在米迦
勒
富里的墓地上,也飘落在整个爱尔兰,把所有的生者和死者带到“西边”,
等待他们的是末日的审判,彻底地死去后得到重生。
结语
综上所述,《死者》忧伤热烈而又深沉,实在是一篇压轴之作。无论就其语言、
风格、主题、意想来说,都丰富深刻。英格兰与爱尔兰作家乔治
摩尔曾高度赞
赏它,评价说:“在我读《死者》的时候,发现它近乎完美。” 事实上的确是
这样的。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从最初的厌恶雪,到开始欣赏,直到最后接受雪景,
反映了他对于祖国爱尔兰的态度的转变。
雪景在象征爱尔兰的同时,
也象征了死
亡,为进一步的重生作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
《死者》并不仅仅是《都柏林
人》的一个结尾。在这个故事中,蕴涵了开端。
[1]
王松林、
王晓兰、
熊卉“中国‘十五’期间英国小说研究”[J]
《外国文学
研究》,
2005
,(
3
):
28-35
[2]
杨建
“乔伊斯在西方”[J] 《外国文学评论》,
2005
,(
3
):
145-152
参考文献
[1] Maddox, Brenda. The Introduction of “Dubliners” New York: B
antam
Books, 1990
[2]
文中中文版本的引文皆出自:
[
爱尔兰
]
乔伊斯
著,徐晓雯
译。都柏林人: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上海:译林出版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