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生平对其创作的影响

2025-01-24 06:40: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工人家庭。从很小的时候,奥斯特洛夫斯基就表现出鲜明的反抗性格。在23岁那一年,由于伤病和劳累过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直到全身瘫痪,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
1930年,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终他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历时三载,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杰作。
1934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后,立即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一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身体条件又如此恶劣的年轻人,却用他的小说感动了几代人,这是历史上很不多见的奇迹之一。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重重危机。德国、波兰等外国军队蹂躏过的俄罗斯大地上,许多苏联人都遭受了失去亲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协约国帝国主义借着 “保护俄国”的名义,对苏联进行武装干涉,并勾结俄国国内的各种反革命势力,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因此,苏联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和国内战争交织在一起。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狠抓红军建设,广泛动员工农群众踊跃参军。当时,许多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以钢铁般的意志忘我地投入艰苦繁重的工作。他们有的顾不上自己的家庭,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本书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作者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等艺术手法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复杂性和其成长过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以一个普通战士的真实经历再现了这一段历史,描写了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作者在塑造主要人物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等揭示人物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及其成长过程,保尔的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决定了作品的结构与情节,而情节的发展又是建立在主人公生活的逐次描写上。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保尔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泯灭的思想光辉。如安宁斯基所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作品向年轻一代展现了一个“新的现实”,它告诉人们,曾经有一个时代是需要牺牲才能换取自由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