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闪电的确很奇怪。它有时爆炸,有时无声而逝,有时在地面上缓慢移动,有时跳跃行走,有时在地面上不高处悬浮……科学家多年以前就誓要破解此谜,但迄今球形闪电仍包围着一圈神秘的光环。
据目击者称,球形闪电的出现通常是在雷声响起之时,持续时间有时可达1分钟。科学家开始并不相信这些报道,通常斥之为幻觉,可声称亲眼见到过球形闪电的人越来越多,据粗略统计,近十年来,这一人数达到1万人左右。如今,科学家终于承认这一现象确实存在。英国皇家学会的1月刊《自然科学学报A》揭露了以前未公开报道过的球形闪电目击情况: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球形闪电来去如风,先在纱门上留下一个篮球大的洞,然后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地毁坏了一个旧轧干机;俄罗斯一名教师的经历更可怕,一个80厘米直径的球形闪电在他头上来回跳动不下20次,然后悄然消失了;此前前苏联也曾有报道称,一个球形闪电飞进了一个盛有近7千千克水的大锅里,水立即沸腾起来,球形闪电在锅里呆了10分钟才熄灭;还有一次,一个足球大小的球形闪电,沿街滚动,在离路面不高处跳跃,接触到地面时,炸出了一些深半米、直径一米半的坑,最后轰然一声,火球钻进地下;甚至有人怀疑,上世纪初发生在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的罪魁祸首就是球形闪电。
要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十分困难,但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着。1955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提出理论认为,球形闪电可能是由于诸如在雷电风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在《自然》上报告称,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由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形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体“火球”也显示了球形闪电的一些少见的性质,比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而不受其影响。这一研究为卡皮查的理论提供了一些佐证;1996年,俄罗斯媒体报道说,该国物理数学副博士韦杜塔认为,球形闪电就像一个双层“马特廖什卡”木偶(即一个木偶里面套着另一个木偶),体内充满电磁辐射线,这些射线挤压等离子体构成的外壳,使等离子体彼此不碰撞,而等离子体外壳则像一面镜子,把射线反射回去。其中等离子体完全与外界隔绝,温度可超过热核反应的温度。这位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直径60厘米的白热化的“大木偶”,内含一个自由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直径20厘米的球状体,可产生高达50兆瓦的热功率。
现今,占主流理论之一的是新西兰两名科学家的解释。2000年,这两位科学家在《自然》上撰文称,当土壤被闪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另一个理论是,被闪电电离的气体与水蒸气结合成一个高温的等离子体球,外边包着冷的等离子体外壳,与上述韦杜塔的理论有点相似。
但试图让现今的这些理论中的某一个令人信服地解释出球形闪电的所有故事还是不太可能。科学家推测,球形闪电有可能是多种不同自然作用的产物。他们按照假设的这些作用在实验室里模拟出了微型的球形闪电,但它与真实世界中的球形闪电相比,不仅在体积上相去甚远,其存在时间也短暂得近似不存在。
球形闪电不但有趣,而且包含着许多秘密,一旦解开这个现象,对人类的生活或许有着深远的影响。“努力明白这些事件很重要,”美国马里兰州研究球形闪电现象已经几十年的物理化学家戴维·特纳说。他认为,揭开球形闪电之谜有助于找到人体自燃等现象的真实原因。而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研究球形闪电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回答者:yuchen372003 - 举人 五级 4-6 16:36
--------------------------------------------------------------------------------
最近,英国皇家协会科学家在一份报告中承认,球形闪电仍是自然界一个不解之谜。
报告提出了一些新证据,科学家指出,要解释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球形闪电能象一个100瓦灯泡那样发光,它不具有巨大的能源,不辐射热量,但是它能熔化玻璃,穿透玻璃窗进入房间。
目前最流行的理论认为,放电使土壤中的石英汽化时会形成球形闪电,这些石英蒸气凝结成细小的粉尘,粉尘在空中扩散时保持着电荷;当粉尘被氧化时就会形成发光的球体。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约翰·阿布拉汉森博士指出:“我相信球形闪电之谜会被引入与极细微粒子发生化学反应的轨道。”
另一种解释是,被闪电电离的空气与水结合,形成了带有水和离子覆盖层的炽热等离子体球。
但英国科学家认为,现有的理论都不能解释球形闪电之谜,球形闪电可能是一系列作用过程的结果。目前,在实验室中能够再现小型球形闪电,但它比自然界中的球形闪电小得多,存在的时间也短得多。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戴维·蒂内尔认为,球形闪电会引起物体的位移,这种位移通常需要附加力的作用。阿布拉汉森博士也认为,类似的化学作用过程还会引起人体自燃和无法解释的燃烧。科学家希望完全了解球形闪电的形成机理,如果能在实验室成功再现自然界中的球形闪电,那么高温化学反应新工艺的研制将有望实现突破。
回答者:foldpin - 试用期 一级 4-6 16:39
--------------------------------------------------------------------------------
集中在一起的"带点体",其实它就是电子"移动"形成的,由于它电力强而不能一时之间分散中和,而且能被人看到.它的"移动",不是一般的那种.而是电荷的填补行成的,如同,电在电线中"移动"一般". 球行
回答者:lej_good - 试用期 一级 4-6 16:39
--------------------------------------------------------------------------------
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
球形闪电一般是直径10—20厘米的火球,呈红色、黄色或橙色。从产生到消失约4—120秒钟,亮度和大小几乎不变。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球形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球形闪电和一般闪电的机理不同。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成为火球形态?火球的能量来自何方?为什么球形闪电的发光时间很长 (从几秒到几分钟)?火球的发光机理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保持球形并且能够移动?为什么它有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而最后消失掉,有时却震耳欲聋地爆炸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苦苦探寻,不得其解,各种假说相继问世。
法国科学家马季阿萨认为,球形闪电是一些大气的氮和氧的特殊化合物,它们在普通闪电的周围形成,并在冷却时消失。
苏联科学家普·切尔文斯基认为,火球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合物。球体是不稳定的,可以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爆炸,但在某些条件下碰到导电体后可能会因放电而减弱。
苏联科学院地磁、电离层和无线电波传播研究所的一些学者认为,球形闪电产生于雨水落进普通闪电槽里之时,它的分子粘满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形成非同一般的外层,即形成一个球形的特殊外壳。
有些学者根据已知气体的性质加以判断,球形闪电消失后的浅褐色烟雾,是二氧化氮,而空气中相当强烈的清新气味则是臭氧。从而推测,球形闪电可能是因为有某种气体进入臭氧集中区,使臭氧很快分解而形成。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球形闪电是一个等离子疑团,是一种脱离开原子的电子离子混合物。不过这种等离子体不像在热核反应时变得那样极度炽热,而是“冷的”,基本上就像日光灯里的气体一样,不能炽燃。当气体放电的时期,它才能产生,而雷雨时的闪电就是这样放电。等离子凝团无论在普通闪电后,还是在普通闪电的“锋芒上”都能产生和出现。在此情况下,球形闪电“窃取”了普通闪电并从那里得到生成的力量
回答者:背井医志猫 - 秀才 三级 4-6 16:41
--------------------------------------------------------------------------------
有些学者根据已知气体的性质加以判断,球形闪电消失后的浅褐色烟雾,是二氧化氮,而空气中相当强烈的清新气味则是臭氧。从而推测,球形闪电可能是因为有某种气体进入臭氧集中区,使臭氧很快分解而形成。 就是这样形成的。
回答者:天山之魂 - 助理 三级 4-6 16:42
--------------------------------------------------------------------------------
要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十分困难,但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着。1955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提出理论认为,球形闪电可能是由于诸如在雷电风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在《自然》上报告称,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由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形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体“火球”也显示了球形闪电的一些少见的性质,比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而不受其影响。这一研究为卡皮查的理论提供了一些佐证;1996年,俄罗斯媒体报道说,该国物理数学副博士韦杜塔认为,球形闪电就像一个双层“马特廖什卡”木偶(即一个木偶里面套着另一个木偶),体内充满电磁辐射线,这些射线挤压等离子体构成的外壳,使等离子体彼此不碰撞,而等离子体外壳则像一面镜子,把射线反射回去。其中等离子体完全与外界隔绝,温度可超过热核反应的温度。这位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直径60厘米的白热化的“大木偶”,内含一个自由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直径20厘米的球状体,可产生高达50兆瓦的热功率。
现今,占主流理论之一的是新西兰两名科学家的解释。2000年,这两位科学家在《自然》上撰文称,当土壤被闪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另一个理论是,被闪电电离的气体与水蒸气结合成一个高温的等离子体球,外边包着冷的等离子体外壳,与上述韦杜塔的理论有点相似。
但试图让现今的这些理论中的某一个令人信服地解释出球形闪电的所有故事还是不太可能。科学家推测,球形闪电有可能是多种不同自然作用的产物。他们按照假设的这些作用在实验室里模拟出了微型的球形闪电,但它与真实世界中的球形闪电相比,不仅在体积上相去甚远,其存在时间也短暂得近似不存在。
球形闪电不但有趣,而且包含着许多秘密,一旦解开这个现象,对人类的生活或许有着深远的影响。“努力明白这些事件很重要,”美国马里兰州研究球形闪电现象已经几十年的物理化学家戴维·特纳说。他认为,揭开球形闪电之谜有助于找到人体自燃等现象的真实原因。而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研究球形闪电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回答者:dumeike - 秀才 二级 4-6 18:12
最近,英国皇家协会科学家在一份报告中承认,球形闪电仍是自然界一个不解之谜。
报告提出了一些新证据,科学家指出,要解释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球形闪电能象一个100瓦灯泡那样发光,它不具有巨大的能源,不辐射热量,但是它能熔化玻璃,穿透玻璃窗进入房间。
目前最流行的理论认为,放电使土壤中的石英汽化时会形成球形闪电,这些石英蒸气凝结成细小的粉尘,粉尘在空中扩散时保持着电荷;当粉尘被氧化时就会形成发光的球体。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约翰·阿布拉汉森博士指出:“我相信球形闪电之谜会被引入与极细微粒子发生化学反应的轨道。”
另一种解释是,被闪电电离的空气与水结合,形成了带有水和离子覆盖层的炽热等离子体球。
但英国科学家认为,现有的理论都不能解释球形闪电之谜,球形闪电可能是一系列作用过程的结果。目前,在实验室中能够再现小型球形闪电,但它比自然界中的球形闪电小得多,存在的时间也短得多。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戴维·蒂内尔认为,球形闪电会引起物体的位移,这种位移通常需要附加力的作用。阿布拉汉森博士也认为,类似的化学作用过程还会引起人体自燃和无法解释的燃烧。科学家希望完全了解球形闪电的形成机理,如果能在实验室成功再现自然界中的球形闪电,那么高温化学反应新工艺的研制将有望实现突破。
集中在一起的"带点体",其实它就是电子"移动"形成的,由于它电力强而不能一时之间分散中和,而且能被人看到.它的"移动",不是一般的那种.而是电荷的填补行成的,如同,电在电线中"移动"一般". 球行
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
球形闪电一般是直径10—20厘米的火球,呈红色、黄色或橙色。从产生到消失约4—120秒钟,亮度和大小几乎不变。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球形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球形闪电和一般闪电的机理不同。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成为火球形态?火球的能量来自何方?为什么球形闪电的发光时间很长 (从几秒到几分钟)?火球的发光机理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保持球形并且能够移动?为什么它有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而最后消失掉,有时却震耳欲聋地爆炸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苦苦探寻,不得其解,各种假说相继问世。
法国科学家马季阿萨认为,球形闪电是一些大气的氮和氧的特殊化合物,它们在普通闪电的周围形成,并在冷却时消失。
苏联科学家普·切尔文斯基认为,火球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合物。球体是不稳定的,可以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爆炸,但在某些条件下碰到导电体后可能会因放电而减弱。
苏联科学院地磁、电离层和无线电波传播研究所的一些学者认为,球形闪电产生于雨水落进普通闪电槽里之时,它的分子粘满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形成非同一般的外层,即形成一个球形的特殊外壳。
有些学者根据已知气体的性质加以判断,球形闪电消失后的浅褐色烟雾,是二氧化氮,而空气中相当强烈的清新气味则是臭氧。从而推测,球形闪电可能是因为有某种气体进入臭氧集中区,使臭氧很快分解而形成。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球形闪电是一个等离子疑团,是一种脱离开原子的电子离子混合物。不过这种等离子体不像在热核反应时变得那样极度炽热,而是“冷的”,基本上就像日光灯里的气体一样,不能炽燃。当气体放电的时期,它才能产生,而雷雨时的闪电就是这样放电。等离子凝团无论在普通闪电后,还是在普通闪电的“锋芒上”都能产生和出现。在此情况下,球形闪电“窃取”了普通闪电并从那里得到生成的力量
有些学者根据已知气体的性质加以判断,球形闪电消失后的浅褐色烟雾,是二氧化氮,而空气中相当强烈的清新气味则是臭氧。从而推测,球形闪电可能是因为有某种气体进入臭氧集中区,使臭氧很快分解而形成。 就是这样形成的。
要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十分困难,但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着。1955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提出理论认为,球形闪电可能是由于诸如在雷电风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在《自然》上报告称,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由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形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体“火球”也显示了球形闪电的一些少见的性质,比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而不受其影响。这一研究为卡皮查的理论提供了一些佐证;1996年,俄罗斯媒体报道说,该国物理数学副博士韦杜塔认为,球形闪电就像一个双层“马特廖什卡”木偶(即一个木偶里面套着另一个木偶),体内充满电磁辐射线,这些射线挤压等离子体构成的外壳,使等离子体彼此不碰撞,而等离子体外壳则像一面镜子,把射线反射回去。其中等离子体完全与外界隔绝,温度可超过热核反应的温度。这位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直径60厘米的白热化的“大木偶”,内含一个自由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直径20厘米的球状体,可产生高达50兆瓦的热功率。
现今,占主流理论之一的是新西兰两名科学家的解释。2000年,这两位科学家在《自然》上撰文称,当土壤被闪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另一个理论是,被闪电电离的气体与水蒸气结合成一个高温的等离子体球,外边包着冷的等离子体外壳,与上述韦杜塔的理论有点相似。
但试图让现今的这些理论中的某一个令人信服地解释出球形闪电的所有故事还是不太可能。科学家推测,球形闪电有可能是多种不同自然作用的产物。他们按照假设的这些作用在实验室里模拟出了微型的球形闪电,但它与真实世界中的球形闪电相比,不仅在体积上相去甚远,其存在时间也短暂得近似不存在。
球形闪电不但有趣,而且包含着许多秘密,一旦解开这个现象,对人类的生活或许有着深远的影响。“努力明白这些事件很重要,”美国马里兰州研究球形闪电现象已经几十年的物理化学家戴维·特纳说。他认为,揭开球形闪电之谜有助于找到人体自燃等现象的真实原因。而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研究球形闪电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