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喜剧因素

2024-12-12 16:21: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费加罗的婚礼 赏析 教学目标:1. 尝试用音乐的要素分析莫扎特作品的风格特点2. 欣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曲:序曲、费加罗的咏叹调、七重唱3. 引导学生分析莫扎特作品的音乐价值教材编写意图、课前铺垫本学期的音乐课计划从巴赫开始,介绍十七~十九世纪著名音乐大师的代表作品,以作品欣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音乐家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有时甚至超过了欣赏作品本身,于是我因势利导,先介绍音乐家的传奇经历,再欣赏他的代表作,然后提出更高要求:了解作曲家的作曲风格。这样的教学设计,一节课介绍一位音乐家显然不够用了,于是索性将这一内容做成系列化,与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如采取少而精的策略,哪怕一个学期只介绍了两三位音乐家,只要学生喜爱,我认为也是可以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欣赏了莫扎特的包括G大调弦乐小夜曲,A大调黑管协奏曲,40号交响曲等经典作品的一场音乐会,花两节课时间看过电影《莫扎特传》,电影中,学生了解到了一位真实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他那除了音乐以外一无是处的传奇人生,夸张的笑声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描绘细致入微的犹如天籁的《降B大调管乐小夜曲》,歌剧《后宫出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以及《安魂曲》等作品贯穿始终。学生在欣赏电影时鸦雀无声、非常投入,吸引他们的自然是生动的故事情节,影片的配乐对于他们自然是不重要的,我设计此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趁热打铁,带领学生从电影中回到音乐中来,不是简单地一笑而过,而是尝试更深层次地了解莫扎特的音乐,突破口就是妙趣横生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我设计本课,不想搞“大而全”,先介绍一堆歌剧的知识,然后再欣赏经典的咏叹调,这部歌剧有好几个小时,一节课肯定听不完的。我的做法是以点带面,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影片,从几个经典的片段尝试分析音乐的特点,学生能参与到具体的音乐及歌剧剧情中,进而更深层次地了解莫扎特,理解莫扎特,获得音乐情感上的共鸣。若干教学环节的设计并不一定要全部完成,根据班级学生的配合达成度定。教学过程:1. 天才与庸才的碰撞欣赏 降B大调管乐协奏曲视听材料:音频降B大调管乐协奏曲及影片《莫扎特传》片段思考:①音乐出处,②有几种乐器,③谈谈对这段音乐及影片的感受影片中萨列里从莫扎特的谱架上看到曲谱,其脑海中浮现的音乐,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段的配乐极其成功,“生了锈的巴松一动不动地吊在那里,双簧管的加入,立刻使音乐生动起来┈┈”。萨列里的音乐才华非常高,这种能力足以使他成为成功的音乐家,他很勤奋,通过努力当上了皇帝的宫廷乐师,他惟一缺的,就是莫扎特那样的灵感以及泉涌般的乐思。影片做了很好的对比,那就是庸才与天才。2. 泉涌般的旋律视听材料:影片中《后宫出逃》首演后,皇帝的评价:音符太多了。莫扎特回答: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皇帝无语,一个晚上来说还是太多了┈┈探究实践:①这段音乐1分钟会有几个音符?分析《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主题乐谱。
②你能唱(奏)多少快?鼓励学生在隔壁教师办公室钢琴上练习,练完后展示。③教师用电脑改变演奏速度,听不同效果④分析:莫扎特最喜欢的主题写法,大调主和弦分解上行
欣赏:序曲3. 灵感迸发视听材料:影片中皇帝要将萨列里专门为莫扎特创作的欢迎曲曲谱送给莫扎特,莫扎特早已背出,在琴上弹完后,直接说这个没意思,另萨列里非常难堪,紧接着即兴弹了一段音乐,后来被用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最著名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 ①讨论:影片中这段情节可信吗?结论:音乐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灵感,莫扎特的创作灵感简直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有了灵感,创作自然水到渠成,影片中有个细节,他的作品没有一丝修改的痕迹!②分析主题乐谱:又是一个大调主和弦分解上行旋律③教师参与:演唱这首《再不要去做情郎》中文版片段,这是男中音歌唱家最喜欢唱的歌剧咏叹调,可惜我是男中音,但还没有成为歌唱家,所以只能唱一段了。④欣赏歌剧中的这首咏叹调⑤探究实践:从这首作品及歌剧中演员的表演分析费加罗的个性。尽管身份是仆人,但费加罗颇有大将风度,乐观、幽默,敢作敢当,在歌声中,他规劝整天只知谈情说爱的凯鲁比诺在军营中找回自我,甚至描绘了满脸胡须在枪炮中作战的形象,由此可见他是个成功的思想工作者。从费加罗的形象中我们可以找到莫扎特的影子,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他会不顾皇帝的禁令,执意要创作这部歌剧,因为他太喜欢费加罗这个角色了!创作音乐是莫扎特生活的主要部分,创作他喜欢的音乐,更是如鱼得水,这部歌剧要想不成功也不行啊!4. 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视听材料:莫扎特游说皇帝支持他创作《费加罗婚礼》时的场景,最多时他安排了20人同时唱歌,如果20人同时讲话,那是噪音,同时唱歌,则是非常令人神往的,这点打动了皇帝。①讨论:什么是重唱。 2人以上,每人都唱不同的旋律,这就是重唱。都唱一个声部是齐唱,一个声部有两人以上就是合唱了。②重唱以二重唱、四重唱居多,声部多了自然难以安排,而莫扎特以他非凡地多声部组织能力在这部歌剧里安排了大段的6人,7人乃至20人的重唱,其和谐之美,成为歌剧中除序曲、咏叹调以外最大的亮点。当然,这也给表演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③探究实践:节选第二幕中一段七重唱,费加罗意外与父母重聚,并消除了苏珊娜的误会,这段情节令人难以致信,七人的重唱则完美到了极致。这段的剧本发给每个学生,有两种参与方式,一是熟悉剧本,第一遍边看剧本,边欣赏没有中文字幕的演唱,第二遍欣赏中文字幕的演唱。学生可谈谈感受第二种参与方式可安排学生根据剧本排演一小段话剧,体会莫扎特所说7人同时讲话与同时歌唱的区别,当然,学生的表演只能做对比的,他们只能念剧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前面教学内容的达成度决定参与的方式。5. 要音乐不要政治有音乐评论说莫扎特的这部歌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次把贵族作为反面角色,把仆人作为正面角色,因此带有反封建的思想价值。我们听完歌剧,听不出尖锐的阶级矛盾冲突,歌剧中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以喜剧的结局,化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冲突,歌剧结局中,除了伯爵还有点失落外,其余各色人等皆大欢喜。在《莫扎特传》的电影中,莫扎特明确表示:我对政治不感兴趣。这样的解释,我认为是真实可信的。6. 探究实践《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尽管老师将其推崇备至,但我们同学肯定还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不为所动。大家可能更喜欢音乐剧,那么一起来找找这部歌剧的不足之处。老师的观点:①太长了,皇帝都打哈欠了,幸好首演时只打了一个,如果打三个哈欠,就意味着歌剧是失败的。②演员太难看,特别是那个胖女人。③舞台背景、道具等太简陋,无法和《剧院魅影》等音乐剧比。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21世纪的高中生对于歌剧的兴趣,但是遐不掩啻,在莫扎特无与伦比的优美旋律下,所有的缺点都不重要了,让我们尽情享受莫扎特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吧。

回答2:

喜剧是指将无价值的毁灭了叫喜剧。。。。就这部歌剧而言。。。。人们对费加罗的态度以及他自身情感(请从个人身份角度考虑)是喜剧因素的关键。。。。喜剧因素中掺杂着辛辣的讽刺。。。。恩。。。。你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